贾岛墓
一第人皆得,先生岂不销。位卑终蜀士,诗绝占唐朝。
旅葬新坟小,魂归故国遥。我来因奠洒,立石用为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先生您怎能没有呢?尽管地位卑微,却终究是蜀地的才子;虽然诗歌绝妙,但只能占据唐朝的一部分。新的坟墓虽小,但灵魂回归故里仍然遥远。我来到这里是为了祭奠美酒,为了纪念您,我要在墓碑上留下痕迹。
去完善
释义
《贾岛墓》:唐代诗人李洞创作的一首悼念诗人贾岛的诗歌。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以苦吟著称,与孟郊并称为“郊寒岛瘦”。
1. 一第人皆得,先生岂不销:一第,即科举及第,指的是中进士。人皆得,指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这句是说,大多数人都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但为什么像贾岛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没有得到呢?
2. 位卑终蜀士,诗绝占唐朝:位卑,指地位卑微。蜀士,指四川地区的读书人,贾岛是四川成都人。诗绝,指诗歌写得极好。占唐朝,指在唐朝时期享有盛誉。这句是说,尽管贾岛的地位卑微,但他却是唐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3. 旅葬新坟小,魂归故国遥:旅葬,指客死异乡。新坟小,指贾岛的新坟规模不大。故国,指贾岛的故乡。这句是说,贾岛虽然死在异乡,但他的灵魂回到了遥远的故乡。
4. 我来因奠酒,立石用为标:我来,指作者李洞来到贾岛墓前。因奠酒,指因为祭奠贾岛而献上的酒。立石,指树立墓碑。用为标,指作为标记。这句是说,李洞因为敬仰贾岛的才情和高尚品质,特意来到他的墓前祭奠,并为他树立墓碑以示纪念。
去完善
赏析
《贾岛墓》是唐代诗人李洞为纪念贾岛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贾岛生平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贾岛才情的敬仰和对其身世的惋惜之情。
首联“一第人皆得,先生岂不销”,是说在科举考试中,中举的人很多,但贾岛却没有这个幸运。这里以贾岛没有考中进士的遗憾起笔,突显出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卑微。
颔联“位卑终蜀士,诗绝占唐朝”,是对贾岛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尽管他身处低位,但他始终是蜀地的才子;他的诗歌在唐朝被誉为巅峰之作。这里将贾岛置于唐朝众多诗人的行列之中,显示出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颈联“旅葬新坟小,魂归故国遥”,描述了贾岛去世后简陋的墓地和他魂归故乡的情景。这表达了诗人对贾岛漂泊命运的哀怜和对逝者安息的祝愿。
尾联“我来因奠酒,立石用为标”,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祭奠贾岛并为他树立墓碑。这是对贾岛一生的肯定和对他艺术成就的铭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诗僧李洞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赴洛阳游览时拜谒了贾岛墓,并写下了这首悼念贾岛的诗歌。
在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疾苦频发,知识分子在参与政治的同时,也寄情于山水、佛道之间,寻求精神慰藉。此时的诗人李洞与贾岛一样,崇尚以“苦吟”为特征的诗歌创作风格,因此对于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贾岛,有着极高的敬意和追思之情。
唐文宗时期,宦官专权,皇帝懦弱无能,政治腐化严重,这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对现实失望透顶,转而逃避世俗,投入宗教的怀抱。贾岛生前曾因诗才得到韩愈等人的赏识,但他终生未能出仕,最后在贫困潦倒中去世。李洞在拜谒贾岛墓时,既表达了对贾岛人生的同情,也折射出晚唐知识分子普遍的社会心态和历史趋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