徯诸同年和章久之无耗再用前韵
劳君携酒出郊坰,强缉巴词醉墨轻。
我辈讵能捐习气,伊人底事寡诗情。
漫令抆目朝朝望,无复挥毫字字清。
冷淡生涯殊不恶,想应著意讳穷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君把酒带到郊外,尽情畅饮而笔下生辉。我们这些人怎么可能改掉习惯呢,那位朋友为何写诗才情不够呢?虽然天天期待令人愉快的事情,却再也没有写出字字清新的诗篇。这样的淡泊生活并不坏,我想应该是刻意避讳贫困的声名吧。
去完善
释义
1. 徯诸:诗人寄给同年的诗的篇名。
2. 同年:科举考试同榜登科者互称为同年。
3. 和章:此指诗人作的和答诗篇。
4. 无耗:没有消息。
5. 用前韵:依照前诗的诗韵再作一诗。
6. 劳君:敬称,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7. 携酒:带酒。
8. 郊坰:泛指城外之地。
9. 强缉巴词:勉强凑成诗句。
10. 醉墨:醉后挥洒笔墨。
11. 轻:轻易。
12. 我辈:我们这些人。
13. 讵能:不能。
14. 捐习气:改变习惯。
15. 伊人:那人,这里指对方。
16. 底事:什么事。
17. 寡诗情:缺乏诗意。
18. 漫令:随意使令。
19. 抆目:擦拭眼睛。
20. 朝朝望:天天盼望。
21. 无复:不再。
22. 挥毫:书写或绘画时运笔。
23. 字字清:每个字都清晰明了。
24. 冷淡生涯:孤独平静的生活。
25. 殊不恶:很好。
26. 想应:猜想。
27. 著意:注意,留心。
28. 讳穷名:避免说出自己的贫穷处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徯诸同年和章久之无耗再用前韵》,作者是南宋诗人黄公度。诗中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诗歌创作的坚持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先,“劳君携酒出郊坰,强缉巴词醉墨轻”描绘了友人携带美酒来到郊外相聚,饮酒赋诗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洒脱。接下来的“我辈讵能捐习气,伊人底事寡诗情”则表达了自己的信念:我们这一代人不能摒弃自己的习惯,而那位伊人却缺少诗歌的才情。“漫令抆目朝朝望,无复挥毫字字清”表示尽管失望不断,但诗人依然保持清醒,坚持自己的创作。最后两句“冷淡生涯殊不恶,想应著意讳穷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对贫穷的蔑视,展示了他的坚韧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豪放而又坚定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徯诸同年和章久之无耗再用前韵》是南宋诗人黄公度的作品。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1179年,即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当时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内外矛盾重重,北方金国不断侵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公度作为一名官员,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时,黄公度正身处官场,担任着较为低级的官职。虽然他对国家治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他曾多次上疏献策,但均未被采纳。这使得他对现实感到失望,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
在黄公度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严重的内外交困局面。对内,朝廷政治腐化,官僚机构臃肿,民生疾苦;对外,金国虎视眈眈,边境危机四伏。在这种背景下,黄公度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来传达忧国忧民之情,唤起民众和国家重视改革弊政、抵御外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