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泊故山 其二

标题包含
夜泊故山 其二
略彴横溪度笋舆,穉松孙竹半蓁芜。 呼童相伴鉏明月,缺处重添一两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居简(1164年-1246年),俗姓李,字敬叟,号东涧老人,又号东涧遗民。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居简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简单的小桥横跨小溪上,我们乘着竹舆渡过。稚嫩的松树和竹子覆盖了半边的杂草。我招呼小童一起陪伴着锄头种月,在缺陷的地方重新种植了一两株。
去完善
释义
1. "略彴":桥的别称。 2. "横溪度笋舆":笋舆是竹轿,这里指诗人乘坐竹轿横渡溪流。 3. "穉松孙竹":稚松指小松树,孙竹是竹笋的意思。 4. "半蓁芜":指周围环境荒草丛生。 5. "呼童相伴鉏明月":呼唤童子一起梳理掉遮挡月光的树枝。 6. "缺处重添一两株":在稀疏的地方重新添加一两株松树或竹子以增加绿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作者以清丽的笔触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略彴横溪度笋舆”一句描述了诗人在小溪上横跨的桥梁上行进,似乎暗示着诗人正在回归故乡的途中。接下来“穉松孙竹半蓁芜”一句则展现了故乡田园的景色:稚嫩的小松树和郁郁葱葱的竹林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欣赏完这番美景后,诗人呼唤童子一同劳作,修剪枝叶稀疏的树木,使其更加繁茂。最后两句“呼童相伴鉏明月,缺处重添一两株”则凸显了诗人对美好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泊故山 其二》是南宋诗人释居简所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南渡后,政权偏安江南,宋朝的国力日趋衰弱。而释居简在这个时期,以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身份,写下了不少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他一生漂泊不定,历经沧桑,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此外,宋代的文人墨客十分崇尚隐逸文化,许多文人或由于仕途不顺,或出于对现实的不满,纷纷选择远离红尘,投身山水田园,寻求心灵的慰藉。释居简作为一位僧侣诗人,也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思想倾向。 在这首诗中,释居简以夜泊故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远离红尘、寄情山水的情怀。总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释居简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