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清山

标题包含
三清山
选胜园林兴未阑,拏舟飞出小溪湾。 光摇一碧回环水,翠挹三清远近山。 似惜雨晴天恰好,真忘名利日长闲。 松筠不锁神仙境,携得烟霞满袖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风景如画的园林中流连忘返,我们乘着小船穿过弯曲的小溪。阳光在水面上闪烁,周围的青山翠谷让人心旷神怡。这种美丽的景色似乎连天公也为之感动,为我们呈现出晴朗的天气。在这般美景之中,我彻底忘记了世俗的名利,感到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松树和竹子构成的仙境没有锁住我们的步伐,我们已经将这满满的自然美景带回了心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峭挺立,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至高无上的神灵列坐其巅而得名。 2. 选胜园林:选择美好的景色之地。 3. 兴未阑:兴致未尽。 4. 拏舟:拿舟,划船。 5. 小溪湾:小河流弯曲处。 6. 光摇一碧:形容水光与山峰相映成趣的美景。 7. 翠挹三远:翠绿的山峦远近可见。 8. 惜雨晴:珍惜晴朗的天气。 9. 真忘名利:真正忘记世俗的名利。 10. 日长闲:度过悠闲的时光。 11. 松筠:松树和竹子,寓意高尚的品质。 12. 神仙境:仙境。
去完善
赏析
《三清山》的创作者吴沆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观比喻心灵境界,通过描绘“三清山”之美,传达了诗人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诗句中的“光摇一碧回环水”写出湖水的粼粼波光和清澈翠绿,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而“翠挹三清远近山”则表达了山峰的高耸、绿意盎然。整首诗篇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忘却尘世的纷扰,内心与外物和谐统一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清山》是南宋诗人吴沆创作的一首描绘江西上饶三清山的风景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也就是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并立的时期,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民众疾苦和社会动荡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在人生际遇方面,吴沆主要活动于南宋中期,当时战乱频仍,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困苦。他在这种环境下,通过游历山川、体验民间疾苦,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美景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受到后世赞誉。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经济文化发达,尤其是文人墨客辈出,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在这个时期,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形成了独特的“江湖诗派”。同时,由于南宋朝廷对金朝的软弱妥协,导致国家分裂,民众疾苦,这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综上所述,《三清山》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民间疾苦和国家忧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江西上饶三清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