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作
岁暮怀家客,通宵不自娱。
诸兄得意否,老母有欢无。
已谢交朋远,犹思弟妹孤。
吾身不足念,为此一嗟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关将近,离家在外的人格外思念亲人。整夜无法自我消遣。
不知兄弟是否生活如意,老母亲是否欢乐无忧。
已经疏远了朋友,却还在挂念孤单的弟弟妹妹。
我自己的生活不必多虑,但是想到这些还是会感叹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岳阳:湖南岳阳市,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南水乡。
2. 岁暮:年终。
3. 怀家客:思家的人。
4. 通宵:整个夜晚。
5. 不自娱:无法自己消遣娱乐。
6. 诸兄:各位兄弟。
7. 得意:心情舒畅。
8. 老母:母亲。
9. 有欢无:有无欢乐。
10. 已谢:已经远离。
11. 交朋:结交的朋友。
12. 远:疏远。
13. 犹思:仍然想念。
14. 弟妹孤:兄弟姐妹孤单。
15. 不足念:不值得挂念。
16. 一嗟吁:感叹惋惜。
去完善
赏析
《岳阳作》吴沆的这首诗词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岁末时分对家庭的深切思念。首联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夜不能寐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颔联询问兄弟们的近况以及母亲的欢乐与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颈联描述了诗人与亲朋好友的疏远,以及对弟妹的担忧,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尾联诗人表示自身的情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家人担忧,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宋代诗人吴沆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登楼时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的描述:
公元1159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的国家局势并不稳定。在这首诗诞生的时代背景下,金兵时常南下侵扰中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吴沆作为当时的一位文人士大夫,在这样一个动乱的环境中,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曾在地方任职,以务实干练而著称,但他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不能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因此,在这首《岳阳作》中,他以登楼远望的方式,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北宋被金朝所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许多士人不满朝廷的无能,但又无法挽回局势。在这种无奈的心境下,他们纷纷寄情于山水之间,通过吟咏自然之美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而岳阳楼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凭吊。吴沆在这里登高望远,看到的不仅仅是壮丽的江山景色,更是自己心中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综上所述,《岳阳楼记》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国家动荡、民生疾苦以及作者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沆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