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行

标题包含
早行
晨风集微和,晓色动佳气。 溟溟四郊烟,漠漠一川水。 前村鸡犬喧,远树鸟雀喜。 山腰客行来,林下雉惊起。 时闻牧童谣,不见骑牛至。 回头望东隅,晓日粲光丽。 胸襟倏暄烦,败我幽静意。 行行载驰驱,已复到城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的风轻拂,微微的和熙。破晓的天色中透露出美好的气息。 四周的原野弥漫着薄薄的烟雾,一片河水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前方的村落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远处的树木上鸟雀欢歌雀跃。 山腰间有行人经过,树林里受到惊吓的雉鸟腾飞而起。 不时能听到牧羊童的歌声,却看不见骑着牛的牧童。 回过头去看太阳初升的方向,朝阳的光芒璀璨夺目。 这样的景象让我忽然感到胸中的烦恼消散了,破坏了我原本的宁静心境。 于是我只能继续向前走,已经再次来到了城市的边缘。
去完善
释义
1. 吴沆:北宋诗人。 2. 晨风集微和:晨风,早晨的凉风;微和,温和之气。这句描绘了清晨微凉的气氛。 3. 晓色动佳气:晓色,清晨的阳光;佳气,美好的气息。这句描述了清晨阳光照拂大地的美好景象。 4. 溟溟四郊烟:溟溟,弥漫的样子;四郊,城市的四周;烟,烟雾。这句描写了清晨四郊弥漫的烟雾。 5. 漠漠一川水:漠漠,宽广无边的样子;一川水,一条河流。这句描绘了一条宽阔的河流。 6. 前村鸡犬喧:前村,村庄的前面;鸡犬喧,鸡鸣狗吠的声音。这句写村庄里的热闹景象。 7. 远树鸟雀喜:远树,远处的树木;鸟雀喜,鸟儿欢快地飞翔。这句表现了远处的树木和飞鸟给人带来的愉悦心情。 8. 山腰客行来:山腰,山的腰部;客行来,行人行走过来。这句描绘了山腰间行走的行人。 9. 林下雉惊起:林下,树林中;雉,野鸡;惊起,受惊而飞起。这句表示在树林里野鸡受到惊吓而飞起。 10. 时闻牧童谣:时闻,时常听到;牧童谣,放牧时的童谣。这句表示不时能听到放牧时的童声歌唱。 11. 不见骑牛至:不见,看不见;骑牛至,骑着牛过来的情景。这句表明看不到骑牛而来的情景。 12. 回头望东隅:回头,回头看;东隅,东方;粲光丽,明亮的光辉。这句表达了回头看东方初升太阳的美好景色。 13. 胸襟倏暄烦:胸襟,胸怀;倏,突然;暄烦,温暖而烦恼。这句形容突然感到胸怀中的温暖和烦恼。 14. 败我幽静意:幽静意,宁静的心情;败我,让我觉得不舒服。这句表明这种喧嚣破坏了内心的宁静。 15. 行行载驰驱:行行,不停地走;载驰驱,驾车快速前行。这句描述了不断地赶路。 16. 已复到城市:已复,又已经;到城市,到达城市。这句表示又已经回到城市中。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生活的诗词,诗人在早行途中,观察并感受了清晨的风、光、水和声音的变化,从微观的晨风和晓色写到宏观的四郊烟雾、一川流水,画面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 诗人看到的前村鸡犬喧和远树鸟雀喜是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而山腰客行和林下雉惊起则是人世间的生活场景,两者相互映衬,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热闹。 此外,诗人还关注了时闻的牧童谣和不见骑牛的情景,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单纯与朴实。而在回望东隅时,又看到了阳光灿烂的早晨,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的田园画卷。 然而,诗人在结尾表示自己的心境因为所见所闻变得烦躁不安,破坏了原本幽静的心情,因此匆匆离开这美好的乡村景致,重新回到了城市的喧嚣中。这种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伤感的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行》是南宋诗人吴沆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宋对立的动荡年代。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北方大片领土被金人占领,百姓疾苦,国家内忧外患。而吴沆本人也是身处乱世,壮志难酬。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对国家的现状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种背景下,吴沆创作了这首描绘早起赶路情景的诗。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绘出一幅寂静而又寒冷的清晨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这种孤独和无奈,也正是那个时代许多文人志士的共同感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