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八
圣主思文德,元臣献武功。一言深悟主,五利且和戎。……天地包羞日,山河匿怨中。……儒生别有泪,不是哭途穷。……战伐功何有,和亲计未疏。将军休抵掌,隐忍待驱除。……氛祲埋金阙,尘沙暝梓宫。……古来尝胆事,泣血望群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君主追求文学的修养,大臣们献上英勇的武德。一句话深深领悟到君主的意思,五种好处在于和睦周边的民族。整个世界都在展现出包容与宽厚的气质,而群山与河流则默默地隐藏着它们曾经的哀愁。儒士们有他们特有的泪水,但他们并非因道路的尽头没有希望而哭泣。征战中的功绩到底有哪些?和亲的政策还没有被我们舍弃。将军啊,请你不要挥舞手臂大声疾呼,要学会忍受并等待时机去消除这一切的苦难。气氛昏暗如太阳被金门遮掩,尘土飞扬似乎把皇帝的宫殿都埋在沙子里。自古以来就有那些卧薪尝胆的故事,他们泪流满面对那些国家的贤者们诉说着他们的期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圣主:皇帝。
2. 文德:文明道德,指礼教。
3. 元臣:大臣,朝廷重臣。
4. 献武功:展示武力和军事成就。
5. 一言深悟主:一个意见能深刻领悟皇帝的心思。
6. 五利且和戎:和平共处对国家有利。
7. 天地包羞日:比喻国土蒙受羞辱的时日。
8. 山河匿怨中:山河隐藏着怨恨的情绪。
9. 儒生别有泪:读书人含着特别的泪水。
10. 哭途穷:悲痛于国家困境。
11. 战伐功何有:战斗厮杀的意义何在。
12. 和亲计未疏:通过联姻结盟的方案。
13. 抵掌:击掌,表示决心或勇气。
14. 忍辱负重:忍受屈辱以完成重任。
15. 氛祲埋金阙:敌人侵犯首都。
16. 尘沙暝梓宫:沙尘暴掩盖了皇帝陵园。
17. 古来尝胆事:历史上卧薪尝胆的故事。
18. 泣血望群公:期待官员们痛定思痛,改革图强。
去完善
赏析
《句 其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观察时事的过程中所感所想。诗人首先提到了圣主(皇帝)在寻求文治之道的同时,也要重视武将的功勋,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柱石。紧接着,诗人指出国家的和平不仅仅依靠武力,也需要通过议和来解决问题。因此,不能仅靠战争来解决纷争,而应该采用柔和的方式去争取和平。在这里,诗人展示了他的远见卓识和深沉的忧虑。
而后,诗人转向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看到在战乱中的百姓和失落的河山,这些都让诗人感到痛惜。但是,作为一位儒生,诗人的眼泪并非为个人的困境而流,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这表明诗人胸怀壮志,关心民生国运。
接着,诗人呼吁将士们要忍耐,以等待国家的崛起。他相信只有坚持忍耐,才能最终将敌寇驱逐出去。在这里,诗人展示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最后,诗人感叹当权者要为民着想,全力以赴地恢复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同时,他也希望那些朝中的大臣们能一起共同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高度关注和对和平统一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句 其八》吴沆,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公元1127年-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战乱时期,国家局势十分严峻。诗人吴沆,生卒年不详,字德远,号青城山人,四川青城(今都江堰市)人。他为人刚直不阿,力主抗金,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南宋晚期,金兵南下侵扰中原,国家的形势岌岌可危。当时,吴沆身处四川青城山中,远离战乱的喧嚣,但他仍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的诗句表现了对自己身世以及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量的心愿。这首诗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反映了诗人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内心世界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