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坐

标题包含
夜坐
竹翠浓如滴,絺凉薄似空。 遐观山缺处,露坐月明中。 计较围碁胜,喧呼琢句工。 畏途谁触热,衣袂涨尘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竹林浓郁的如同垂下的水滴,细葛凉衫显得轻薄透明。 极目远眺山谷尽头,坐在月光下沐浴清凉。 仔细较量围棋的胜负,大声喧哗着推敲诗文的精致。 谁能不畏旅途艰难?尘土飞扬,汗水湿透了衣襟。
去完善
释义
1. 竹翠浓如滴:翠指绿色,浓如滴表示竹子绿色浓郁如同水滴欲滴。 2. 絺凉薄似空:絺是一种精细的葛布,凉薄似空意为身着絺衣依然感到清爽舒适。 3. 遐观山缺处:远望山峦间有缺口的地方。 4. 露坐月明中:在月光下露天而坐。 5. 计较围碁胜:谈论围棋胜负得失。 6. 喧呼琢句工:大声讨论诗句创作技巧。 7. 畏途谁触热:畏途意指险路,触热即感受炎热,这句诗询问有谁正在不畏艰险的道路上感受到夏日的炎热。 8. 衣袂涨尘红:衣袂指衣服的大襟,尘红是指尘土沾染在红色衣物上。这句话意味着人们在旅途之中尘土飞扬,衣服沾染上了红色的尘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在竹林中乘凉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文字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周围环境的清幽和宁静。首先,“竹翠浓如滴”生动地描述了竹林的翠绿和茂密,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絺凉薄似空”则形象地表达了衣服凉爽舒适的感觉,仿佛可以感受到清风拂面。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他在夜空中欣赏美景的喜悦。通过“遐观山缺处,露坐月明中”的描绘,我们看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景图,月光洒在山峦和竹梢上,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此外,诗人还提到他与其他人一起下棋、探讨诗词的乐趣。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然而,诗歌的最后两句却展示了一幅与前面截然不同的画面。“畏途谁触热,衣袂涨尘红”表明了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尽管前途艰难,但仍旧勇往直前。这种坚韧的精神无疑给整首诗歌增添了一种悲壮的氛围,使得这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末期。当时金国灭亡,蒙古人逐渐崛起,中原地区战火纷飞,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方一夔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地方官吏,但因战乱和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关注民生疾苦,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 这首诗以“夜坐”为题,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独自思考的情景。通过对夜景、风声和虫鸣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人生思考,反映了南宋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