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僧

标题包含
示僧
尝闻铁杵可磨针,不信葫芦捺弗沈。 人病痛多禅不病,最难医是觅安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居简(1164年-1246年),俗姓李,字敬叟,号东涧老人,又号东涧遗民。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居简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听说过铁杵可以磨成针的故事,对葫芦沉不下去的现象却持怀疑态度。人们往往因为内心的忧虑和烦恼而生病,想要找到内心的平静才是最难治疗的病症。
去完善
释义
1. 铁杵:指铁制的捣衣棒。 2. 葫芦:此处比喻不稳定、漂浮的状态。 3. 捺弗:方言词汇,意为按捺、压制。 4. 沈:同“沉”,下沉的意思。 5. 病:痛苦、苦恼。 6. 禅: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 7. 安心:安定心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示僧》,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对禅理的理解和对世人的劝诫。首句“尝闻铁杵可磨针”以磨针为喻,意味着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而次句“不信葫芦捺弗沉”则通过“捺葫芦”这一动作,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定力,即使面对困境也依然能够泰然处之。 接下来的两句“人病痛多禅不病,最难医是觅安心”则是诗人想表达的核心思想:人生百态,病痛在所难免,但若参透禅理便能消除心疾、不被困扰。然而,真正难解的病痛是寻找那颗安定之心,寻求内心宁静的过程往往是漫长且曲折的。 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深沉,既有哲理的思考,又富有生活的实感。诗人将生活经验与禅宗道理相结合,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悟道的艰辛,还传递了执着追求的精神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僧》是宋代诗人释居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47年前后,正值南宋初期,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此时,文人墨客纷纷寄情于山水田园,寻求精神寄托,诗歌创作呈现出浓厚的禅宗气息。 释居简(1125-1201),俗姓许,字达叟,号云巢,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镇)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少年时期即有文名。但时运不济,科举屡试不第,后出家为僧。他的诗歌既有禅宗思想的影响,又带有浓郁的儒家色彩,被誉为“释门渊儒”。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外抵御金兵侵扰,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佛教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许多寺庙被毁,僧侣被迫还俗。然而,这也使得一部分僧侣更加坚定了信仰,积极投身于宗教活动和诗歌创作。释居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富有哲理的禅诗《示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