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枣阳道中

标题包含
枣阳道中
春仲赋南征,岁暮复北走。 区区徒尔为,惭愧道旁堠。 岐路剧羊肠,重岗九十九。 马疲须著鞭,袖短难藏手。 与君从此别,把袂倚衰柳。 百年但如斯,不日成老丑。 我本四方人,飘泊谁为偶。 有意问山神,此生复来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季中旬向南出征,年底又向北奔。 单纯如此而已,让人在路旁羞愧。 岔路曲折如羊肠,重重山岗有九十九。 马儿疲惫需要鞭策,袖子太短难掩手掌。 就此与你告别,执手相靠在枯萎的柳树旁。 人生百年不过如此,过不了多久就走向衰老。 我本是四处漂泊的人,谁会与我作伴? 想要问问山神,这一生是否还会再来?
去完善
释义
1. 春仲: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2. 南征:指向南行驶。 3. 岁暮:年底。 4. 区区:形容细小、微薄。 5. 尔为:你这样做的目的。 6. 惭愧: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而感不安。 7. 道旁堠:路边的标志物。 8. 岐路:岔路。 9. 羊肠:狭窄曲折的小路。 10. 重岗:重叠的山岗。 11. 马疲:马匹疲劳。 12. 须著鞭:需要鞭策。 13. 袖短:袖子太短。 14. 把袂:拉住袖子,表示惜别。 15. 衰柳:枯萎的柳树。 16. 但如斯:只能如此。 17. 不日:用不了几天。 18. 老丑:年老丑陋。 19. 四方人:来自四面八方的人。 20. 飘泊:四处流浪。 21. 偶:伴侣。 22. 有意:有打算。 23. 山神:神话传说中管理山的神灵。 24. 此生:这一生。 25. 复来否:还能再来吗?
去完善
赏析
《枣阳道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秋交替之时,往返于南北之间的旅途艰辛。诗人以马疲、袖短等细节表现了道路的崎岖和行旅的困顿。同时,诗人以“与君”两句写分别之情,表达了人生无常、岁月蹉跎的感慨。结尾处,诗人感叹自己四海为家,飘零不定,不知将来能否再次来到此地。整首诗深沉而真挚,情感丰富,既有道路艰险之实景,又有人生哲理之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枣阳道中》是南宋诗人邢居实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56年。在这一年里,南宋政权与金国达成和议,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在这个特殊时期,邢居实曾担任湖北漕臣,负责管理当地的粮食供应。他在一次巡视途中,途径枣阳,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描绘沿途所见景色的诗篇。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枣阳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沙头舟泊处,柳外塔影斜”等句,展现了当时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然而,在这优美的景色背后,诗人也透露出一丝忧虑:“使者竟何事,只寻遗蜡茶。”这表达了诗人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总之,《枣阳道中》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诗人邢居实的人生际遇,展现了他在旅途中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