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仲敬先生折桂韵
金印悬腰不用黄,丹溪垂钓亦何伤。舟移鹭点青山破,笛弄梅飘白雪香。月里版图窥窄窄,望中鸿鹄去茫茫。萧曹不是逢隆准,未必姓名千载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金色的印章挂在腰间,不必再忧虑俗世的烦恼,在丹溪边垂钓也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小舟驶过,惊起白鹭纷飞,绿水青山之间显现出生命的活力;吹奏着竹笛,梅花的香气在空中飘扬,如同白雪般洁白无瑕。从月亮的光芒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渺小,抬头望去,那远去的鸿雁,一片迷茫。像萧何和曹参那样遇到刘邦那样的明君固然好,但没有遇到的话,也不一定就不能名垂青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印:此指官印,古人腰带间挂的金饰,常常用作官员身份的标识。
2. 丹溪:此指南宋时著名画家赵伯驹所绘的“丹溪秋碧图”中的丹溪,比喻恬静怡人的生活环境。
3. 鹭点:即白鹭栖息之地。
4. 笛弄梅飘白雪香:意指吹奏横笛,梅花飘落,散发出清香。
5. 月里版图:月光下山水如画的景色。
6. 萧曹:汉代开国功臣萧何、曹参的并称。此处是借指作者的朋友仲敬。
7. 隆准:高鼻梁。这里代指贵相或高贵之人。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用仲敬先生折桂韵》诗中,作者金涓以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画卷。同时,诗人还借用了汉代著名大臣萧何、曹参的典故,表达出即使没有遇到明主,也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留名青史的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用仲敬先生折桂韵》是南宋诗人金涓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7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压迫之下,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诗人金涓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成功。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用仲敬先生折桂韵》,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歌中,金涓巧妙地运用了折桂的典故,表达了他的理想和抱负。在古代,折桂象征着文人墨客的荣誉和地位,也是对他们才学的认可。金涓通过折桂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名利的蔑视和对真才实学的追求。此外,他还通过对月宫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