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子威之金陵
金陵自古帝王州,策马飘然作胜游。一代衣冠新礼乐,六朝文物昔风流。此时送别诗盈轴,何处相思月满楼。若见潜溪宋夫子,勿云江汉有扁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陵自古以来就是皇帝的京城,骑马逍遥地游览名胜古迹。这里的新兴文化如同礼仪音乐一般璀璨,六朝的古物记载着曾经的繁华。在这个时刻,送别的诗篇充满画卷,相思之情在月色中笼罩楼宇。如果见到潜溪的宋夫子,请不要说江边的汉水上有小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陵:古代南京的别称。
2. 帝王州:指南京曾是许多朝代的首都所在地。
3. 策马:驱使马匹。这里表示骑马出行。
4. 飘然:形容轻快的样子。
5. 一代衣冠:指一个时代的官员和文人。
6. 新礼乐:新的礼仪音乐,这里可能指的是明朝的音乐制度。
7. 六朝文物:指南京在三国、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8. 昔日风流:指过去的繁华景象。
9. 诗盈轴:形容诗人写诗非常频繁,如同把诗文装满了一个卷轴。
10. 何处相思:意指在什么地方思念对方。
11. 月满楼:月光洒满了整个楼房,表达了思念之情。
12. 潜溪宋夫子:宋代学者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这里以他比喻李子威。
13. 勿云江汉有扁舟:不要认为只有江面上的小船才能让人离开家乡。这里是希望李子威在外能有所成就,不必急于回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李子威前往金陵时的感慨和期许。首先,“金陵自古帝王州”一句,点明了金陵作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性,也暗示了友人在此将有重要的发展。接着,“策马飘然作胜游”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去金陵的祝愿,希望他能够成功地完成此次旅程。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提到了金陵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在此地的文人墨客,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敬意和期望。最后两句“若见潜溪宋夫子,勿云江汉有扁舟”,则是提醒友人在金陵要拜访当地的贤士,向他们学习请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金陵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表达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明朝诗人金涓创作的送别诗《送李子威之金陵》。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而金涓生活在明朝初年至中期(约1370-1450年)。在这个时代,中国的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许多著名诗人都活跃在这个时期,如杨慎、杨士奇等。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金涓在这段时期内的人生际遇。据历史记载,金涓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曾担任过一些官职,但并不顺利。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喜欢在诗酒之间挥洒才情。由于他在官场上的遭遇,使得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最后,我们来看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明朝初年,南京(即金陵)是明朝的首都,政治、经济和文化都非常发达。南京地区的富饶和繁华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学习。此外,明朝初期,由于朱元璋的整顿,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这也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然而,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的地位逐渐下降,这也使得金涓等人的创作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送李子威之金陵》这首送别诗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明朝初年至中期,金涓因为人生际遇和在南京的生活体验,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而创作了这首饱含离愁别绪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