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阴山七骑图
回岩客子卖墨人,诸孙卖笔笔有神。
墨翁已入蓬莱殿,笔孙有愧中书君。
迩来小孙兼好画,两幅溪藤七匹马。
虎狼避路狐兔藏,朔风吹沙霜满野。
邛崃关头大渡河,使君五马千丈坡。
猎将一围看蛮走,醉敲铜鼓蛮踏歌。
急收此画人莫识,矍铄之翁夸笔墨。
不如再泛洞庭船,袖中一剑随飞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转山岩间的过客是卖墨之人,后代子孙们也擅长卖笔并各具神通。
那卖墨的老翁已经步入仙境,但笔的子孙们却未必能像中书令那样尽善尽美。
近年来,这位小孙子还颇喜欢画画,已经完成了两幅溪边藤蔓和马匹的画作,威风凛凛犹如狼虎避道、狐兔深藏,朔风吹起沙尘铺满了白霜满地。
在邛崃关和大渡河边,长官驾着五匹马经过千丈坡。
打猎的士兵包围了一群野蛮人,瞧见他们醉醺醺地敲击铜鼓和踏起舞步。
赶紧收好这幅画作,以免别人识破其中的奥妙;豪爽的老人对书画技巧颇为自傲。
或许应该再次乘坐洞庭湖的船只,袖中藏剑,跟随仙人逍遥游历。
去完善
释义
1. 回岩:指回纥族人,生活在漠北一带。这里代指北方边地。
2. 墨翁:制墨的匠人。
3. 蓬莱殿:唐时宫殿名,代指朝廷。
4. 笔孙:制笔的匠人。
5. 中书君:官职名称,主管朝廷文书工作。
6. 迩来:近来。
7. 小孙:孙子辈的人,这里指画家。
8. 溪藤:一种制作书画纸张的材料。
9. 虎狼、狐兔:指边疆的野兽。
10. 朔风:北风。
11. 大渡河:位于四川西南部,古代是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
12. 邛崃关:在今四川西部,是古代中原与西南的交通要塞。
13. 五马:指使君的仪仗队伍。
14. 千丈坡:形容地势险峻。
15. 猎将:狩猎将领。
16. 一围:一次狩猎活动。
17. 蛮: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醉敲铜鼓:指豪放的歌舞场面。
19. 人莫识:不为人知。
20. 矍铄:精神矍铄的样子。
21. 洞庭船:指游历江湖的生活。
22. 飞仙:遨游天外的仙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题阴山七骑图》,是李石先生为其孙子的画作所写。诗中描述了画作的场景,描绘了阴山脚下的风光,其中包含了虎狼、狐兔等动物,还有朔风、沙霜等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画面的描绘,表达了对孙子画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以使君、猎将等人物形象为比喻,表达了对孙子未来的期许和祝愿。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展现了李石先生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孙子深沉的爱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阴山七骑图》是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李石创作的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即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面临着北方蒙古铁骑的威胁,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李石在此时的生活际遇也相当坎坷。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后来他因才华出众而被任命为地方官吏,但后因得罪权贵而遭到贬谪。在这段时间里,李石在官场和生活中都遇到了很多挫折,这使得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石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这首《题阴山七骑图》。诗中通过对一幅描绘战争场面的画作进行解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灾难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石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