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宁傅同知望云思亲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南宁傅同知望云思亲二首 其二
嗟君感物念高堂,宛似梁公在太行。望去难穷千里目,愁来空断九回肠。东乌西兔亲年老,北辙南辕客路长。同是劬劳恩未报,题诗感我成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林,原名邓仕均,1928年生于四川蓬溪县。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邓林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邓家驹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感叹您思念亲人之情深切,就如同当年梁灏站在太行山巅。远望却无法看到尽头,忧愁之心也如断肠一般痛苦。东方日出西方月落催人老去,南北道路曲折漫长。同样承受辛勤劳作之恩未报答,写诗让我深受感动。
去完善
释义
1. 嗟:感叹词,表示令人悲伤或叹息的事。 2. 物:这里指自然景象。 3. 高堂:父母,这里特指母亲。 4. 宛似:好像,就如同。 5. 梁公:即唐代官员梁颢,因思念家乡和亲人,泪下沾衣,后来人们用"梁颢思亲"来比喻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6. 太行:这里代指遥远的故乡。 7. 去:离开。 8. 难穷:难以达到尽头。 9. 愁来:感到忧愁的时候。 10. 空断:白白地断绝。 11. 九回肠:形容极度忧伤的心情。 12. 东乌西兔:这里指时间的流逝。乌和兔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喻示时间的更替。 13. 亲年老:指双亲逐渐老去。 14. 北辙南辕:指走向不同的方向,这里指离家远行。 15. 客路:作客他乡的路程。 16. 长:漫长。 17. 同是:同样都是。 18. 劬劳:辛苦劳累,这里指父母的养育之恩。 19. 恩未报:意指还未报答父母的恩情。 20. 题诗:书写诗歌。 21. 感我:感动了我。 22. 成滂□:原文部分缺失,具体含义无法确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邓林对南宁傅同知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的理解与同情。首句“嗟君感物念高堂”即道出诗人对傅同知的叹惋,感叹他因感伤于外物而思念遥远的家乡亲人。接着,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了这种思念之情,将其比作唐朝名相狄仁杰(字梁公)在巍巍太行山下的感慨。 颔联“望去难穷千里目,愁来空断九回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遥不可及的故乡和对父母亲人的无尽挂念,正如望远而不得见,虽绞尽脑汁亦无法摆脱这种悲痛。紧接着,“东乌西兔亲年老,北辙南辕客路长”一句则以日月更迭比喻时间流逝,强调了诗人对父母日益年老的担忧,以及自身在外奔波、归家艰难的处境。 尾联“同是劬劳恩未报,题诗感我成滂□”则体现了诗人与傅同知的共情:二人同样承受着未能报答父母深恩的愧疚。因此,诗人将这份感同身受化作诗篇,以此传达他的理解与共鸣。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深沉,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离别的普遍现象,又彰显了诗人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诗人邓林的这首《南宁傅同知望云思亲二首 其二》创作于明朝初年,具体时间约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这期间,邓林正值中年,官至福建布政司右参议,在仕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明朝初年,社会政治稳定,经济逐步恢复,科举制度得到发展。文人墨客纷纷投身科考,以求建功立业。邓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官员。然而,随着地位的提升,他逐渐感受到了远离家乡、亲人所带来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歌正是表达了邓林在宦途中的这种思乡之情。他在诗中借用了“望云思亲”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诗句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这首诗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官员,虽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始终无法摆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