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百咏并序·灵湫
老蛟力斗死池中,山下流泉暗谷通。
风雨年年常十五,休将涓滴强邀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白话文中:老蛟在池塘里斗争致死,山下的清泉暗流穿过山谷。
每一年风雨都在正月十五前后出现,请不要将点滴雨水都看作是自己的功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郴江:即湖南省郴州市北面的耒水。
2. 阮阅:北宋人,曾任郴州知州,有《郴江百咏》一诗。
3. 老蛟:神话传说中的龙。这里指神话中的龙神。
4. 力斗:努力战斗。
5. 池中:水池中。
6. 山下:山脚下。
7. 流泉:流动的泉水。
8. 暗谷:阴暗的峡谷。
9. 通:连通。
10. 风雨:刮风下雨。
11. 年年:每年。
12. 常:总是。
13. 十五:农历每月十五日,月圆之时。
14. 休将:不要认为。
15. 涓滴:极少的水滴。
16. 强邀功:强行要求功劳。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灵湫》诗是诗人阮阅在游览郴州山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敬畏之情。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山中灵湫的壮观景象,“老蛟力斗死池中”描绘出山涧瀑布奔腾而下的壮丽景色,同时也传达了天地自然的威力;“山下流泉暗谷通”则描绘了山间的幽深与宁静。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的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与劝诫。“风雨年年常十五”意味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是无可替代的,任何人力都不可强求或取代。最后一句“休将涓滴强邀功”是对人类的提醒,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不要试图掌控或改变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湫》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阮阅创作的组诗《郴江百咏》中的一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8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
阮阅在创作这组诗时,正处于人生的晚年阶段。他早年进士及第,曾任知州、太常博士等职,后因故被贬,流寓郴州(今湖南郴州市)。在郴州期间,阮阅关注民生,关心地方事务,对郴州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了这组描绘郴州风土人情的诗歌作品。
在《灵湫》这首诗歌中,阮阅通过对灵湫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表达了身处逆境中的自我慰藉和乐观心态。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意味,展现了阮阅作为一位文学家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