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胡马客
幽州胡马客,莲剑寒锋清。笑看华海静,怒振河山倾。金鞍试风雪,千里一宵征。韔底揪羽箭,弯弓新月明。仰天坠雕鹄,回首贯长鲸。慷慨激忠烈,许国一身轻。愿系匈奴颈,狼烟夜不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幽州的客人来自胡地,他们佩带着精美的宝剑。在静谧的海华之中,他们欢笑;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怒发冲冠。他们在风雪中勇敢地驾驭着金色的马鞍,在一夜之间奔驰千里。他们娴熟地取出腰间的箭矢,拉满弓弦,瞄准天上的飞鹰,瞄准水中的巨鲸。他们的英勇激发着忠诚的热血,为国捐躯的决心使他们视死如归。他们希望亲手斩断匈奴的喉咙,让整个边关在无战事的夜晚不再担忧狼烟的燃起。
去完善
释义
1. 幽州:古九州之一,位于今中国北部,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
2. 胡马客:指来自北方边地的英勇骑士。
3. 莲剑:以莲花作为装饰的剑,此处借指精美的剑。
4. 华海:繁华的海滨地区,此处指代国家繁华之地。
5. 金鞍:金饰马鞍,指代装备精良的战马。
6. 雕鹄:凶猛的大鸟,此处比喻敌人。
7.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升起的烟火。
去完善
赏析
《幽州胡马客》是一首描绘边疆戍卫将士英勇豪情的诗歌。诗人以“幽州胡马客”为主题,塑造了一位持有宝剑、豪情满怀的勇士形象。他时而沉稳地观望平静的海疆,时而又愤怒地为家国挥剑战敌。诗篇中的“金鞍试风雪,千里一宵征”,生动地展现了他不畏严寒、一夜行千里的勇气与毅力。
诗人在描述勇士的战斗场面时,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当他仰天射雕,回首又击杀恶鲸时,彰显出他的英勇善战。同时,他也时刻怀有忠诚、赤胆为民之心,甚至愿意为国捐躯,将敌人的脖子挂上利剑。这种豪情壮志令人敬佩,也让边疆的无尽狼烟在夜晚不再令人惊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州胡马客》是南宋诗人张玉娘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期的淳祐年间(公元1241年-1252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金、蒙古等国的侵略威胁,内有政治腐败和民族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张玉娘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女性诗人,她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幽州胡马客》这首诗表达了张玉娘对英勇抗击胡人的义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她对于国家危亡的深深忧虑。在诗中,张玉娘通过描绘幽州胡马客的形象,展示了这位英勇义士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以及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不惜牺牲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幽州胡马客》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乱与忧患的时代,而张玉娘正是通过这首诗传达出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所感受到的民族危机和个人担当,展现了她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