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 其一

标题包含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 其一
每忆家园乐,当年枉用心。 翻身期济物,明代已腰金。 守道知无取,防奸似不任。 休今得休去,谁肯羡为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咏(920年-1004年),字复之,自号乖崖,谥号忠定,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咏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州、转运使等地方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每逢回忆那美好的家园时光,心中总是涌起无限的感慨。回想起当年,我们曾经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努力,试图改变世界。然而如今已经事业有成,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财富与地位。 在人生道路上,我始终坚守着道德准则,以至于不求取任何世俗的利益。同时,我也保持着警觉,防止被那些奸邪之人所利用。有时候,放弃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当我有了这个退休的机会时,便欣然接受了它。虽然我退出了官场,但又有谁真的羡慕我呢?
去完善
释义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 其一》张咏 注释: 1. 每忆家园乐:回忆故乡的美好时光。 2. 枉用心:白白地耗费了精力。 3. 济物:帮助众生。 4. 明代已腰金:意指在光明的时代已经身居高位。 5. 守道知无取:坚守道义,知道没有什么可以获取的。 6. 防奸似不任:警惕奸佞之徒,好像没有办法去处理他们。 7. 休今得休去:现在休息能得到休息的机会。 8. 为霖:成为解救百姓疾苦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张咏的回忆视角展开,描述了家乡的美好生活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首句“每忆家园乐”勾起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反映出他对故土深深的眷恋。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所作为却未能如愿的遗憾。在“守道知无取,防奸似不任”两句中,诗人告诫世人要坚守正道,警惕奸佞之人的侵蚀。最后,诗人以“休今得休去,谁肯羡为霖”结束全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独立精神与尊严。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的佳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世事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975年前后,时年约三十多岁的张咏开始在家乡巴蜀地区过着惬意的生活。那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但在美好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民生多艰的困境。然而,身在其中的张咏并未被环境所困,反而从中找到了乐趣。他在家园里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逐渐形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因此,他在《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 其一》中写道:“避世忧堪老,当春兴已孤。枕中云气湿,窗外鸟声粗。无地迷归路,何人不读书。江天晴欲晓,昨夜几枝梧。”表达了他对家乡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人生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