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
绣仆梅兼羽翼全,楚鸡非瑞莫争先。啼归明月落边树,
荔枝初熟无人际,啄破红苞坠野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蝴蝶刺绣时梅鸟的影子仿佛也在其中展翅起舞,只有楚国出产的凤凰鸡才会吸引众人争先恐后的观看。当月亮升起,它们在月光下啼鸣着返回,落在那边的树木之上,犹如一颗明亮的星星。
在那片广阔的田野中,荔枝刚成熟,却没有人在那里采摘。有些鸟儿会啄破红色的花瓣,让果实掉落在杂草丛生的野地里。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鹧鸪:指古楚地的一种鸟,也叫山凤凰。常用于诗文中作为象征意象。
2. 绣仆梅兼羽翼全:形容鹧鸪羽毛丰满美丽,如同锦绣般的梅树。绣仆梅,指美丽的梅树。
3. 楚鸡非瑞莫争先:楚鸡,指古楚地的鸟,这里指鹧鸪。这句说鹧鸪不是吉祥的征兆,所以不必争着争先。
4. 啼归明月落边树:指鹧鸪在月明之夜啼叫着回到栖息地。
5. 荔枝初熟无人际:指荔枝刚刚成熟,但没有人来采摘。
6. 啄破红苞坠野田:指鹧鸪啄破了红色的荔枝花苞,使其掉落在了田野间。
去完善
赏析
《鹧鸪》是一首描绘禽鸟形象的诗歌。诗中的“绣仆梅兼羽翼全”描述了鹧鸪羽毛的美丽,如同锦绣般华丽;而“楚鸡非瑞莫争先”则暗示了鹧鸪的非凡身份,寓意着它们并非普通的鸟类。接下来两句“啼归明月落边树,荔枝初熟无人际”描绘了鹧鸪在月明之夜啼鸣的场景,以及它们生活环境的孤独和寂静。最后一句“啄破红苞坠野田”则表现了鹧鸪在啄食荔枝时,不小心将红苞啄破,使得果实坠落田野的景象。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鹧鸪的形象和生活习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鹧鸪的独特情感和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鹧鸪》是唐朝诗人徐夤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末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徐夤在目睹了战乱和社会乱象之后,写下了这首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
徐夤在当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然而他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重用,这让他感到十分失望。在这种背景下,他通过鹧鸪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忧虑。鹧鸪在古代文学中被视为“离群”的象征,寓意着孤独、离别和失落。徐夤将这种意象融入诗歌之中,展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此外,唐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夤通过对鹧鸪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切。他希望统治者能够关心民生,消除战乱,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然而,他的呼吁并未得到回应,这也使得他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了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