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途中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树木夹着炎热的疾风之路,中午时分行人稀少。
刚刚鸣叫的知了声音此起彼伏,嬉戏的蝴蝶一群群地飞舞。
日光映在清澈的镜子中,槐花滴落在白色的衣服上。
一事无成的我回到故乡,感觉自己失去了光辉。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炎风:炎热的南风。
2. 正午:中午时分。
3. 初蝉:指初夏的蝉鸣。
4. 数声:几声。
5. 戏蝶:飞舞嬉戏的蝴蝶。
6. 一团:一堆,形容数量多。
7. 日色:阳光的颜色。
8. 欺:使……显得暗淡。
9. 清镜:清澈如镜的水面。这里指河水。
10. 槐膏:槐树上分泌出的黏性液体。
11. 点白衣:指槐膏滴落在白色的衣衫上。
12. 无成:没有成就,指没有建功立业。
13. 归故里:回到故乡。
14. 自觉:自我感觉。
15. 光辉:光荣,这里指荣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夏季午间的热闹景象,从树木中的炎风、稀少的行人、初蝉的鸣叫以及戏蝶的飞舞等元素展现了夏天生机勃勃的一面。其中,“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两句尤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炽热和槐树的汁液滴在衣上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夏天的热烈氛围。然而,诗人却以此作反衬,表达了自己未能成就一番事业,回到故乡时感到的自卑与无奈,从而揭示了人生的失意和悲哀。整首诗将自然景物和社会人生的感慨完美融合,呈现出一幅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途中》是唐代诗人李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但据其内容推断,可能是在他任官期间或退隐田园时所作。李廓在唐朝中期是一位具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他曾担任过御史、尚书郎等职,后因厌倦官场纷争而选择辞官归隐。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诗歌的创作时期,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对现实生活产生反思,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生活。李廓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这种思想倾向。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景色,表达了对恬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