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楼·大石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如水,沐浴着清亮的蟾蜍;树叶在凉风中沙沙作响,巷子里的马蹄声渐渐消失。闲暇时倚靠在露水井边,笑着追逐萤火虫,一不小心弄破了薄薄的罗扇。夜深人静,久久凭栏却愁绪难眠,直到更漏将尽。感叹时光短暂,如今相隔千里,梦境沉沉,书信难寄。只是听说,她害怕梳理如雪的头发,镜中的容颜也日渐憔悴,慢慢失去了对时尚的热爱。梅雨季潮湿闷热,雨后彩虹照映下的苔藓分外滋润,架上的花朵纷纷凋谢。谁能相信为她而倍感无聊的我,才华减退,深情受伤。只有明亮的银河之下,才能看到几颗稀疏的星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水浴清蟾:水中倒映着明月。
2. 叶喧凉吹:树叶在凉爽的微风中摇曳。
3. 巷陌马声初断:街巷里的马匹嘶鸣声刚刚停止。
4. 闲依露井:悠闲地靠在带露水的井口旁。
5. 笑扑流萤:高兴地追逐飞舞的萤火虫。
6. 画罗轻扇:指绘制精美的丝绸团扇。
7. 人静夜久凭阑:夜深人静的时候倚靠在栏杆上。
8. 愁不归眠:因忧愁而无法入睡。
9. 立残更箭:形容一个人站立着直到天亮。
10. 华一瞬:时间过得飞快。
11. 人今千里:人与相隔千里的人。
12. 梦沉书远:梦中和远方的人都难以联系。
13. 空见说:徒然听说。
14. 鬓怯琼梳:头发稀疏得害怕用玉梳梳理。
15. 容销金镜:容颜憔悴得连镜子都不愿照。
16. 梅风地溽:黄梅时节湿气重的地面。
17. 虹雨苔滋:雨后阳光照射下的青苔显得分外新鲜。
18. 一架舞红都变:整个架子上的花朵都在雨中凋零。
19. 无聊为伊:因为思念那个人而感到无聊。
20. 才减江淹:才华不如江淹。
21. 情伤荀倩:情感受到打击。
22. 但明河影下:只是银河下的星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过秦楼”为题,描绘了夏夜的热闹景象和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开篇描述月光如水、树叶沙沙,以及马声渐渐消失,营造出宁静而繁华的氛围。接下来,通过露井、流萤等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夜深人静之时独倚栏杆,惆怅满怀的心境。他担忧年华老去,千里相隔的人儿音信难通,梦中相见都是奢求。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人公听闻远方的佳人疏于打扮,心境也随之变得慵懒。梅雨季节来临,草木繁茂,景色变得更加迷人,却无人与之共赏。此时,主人公想起了自己才华减退,感情受挫的往事,不禁更加伤感。结尾处,仰望银河,只见稀疏的星星,仿佛是远方佳人的踪影,流露出无尽的思念之情。整首词婉约柔美,意境深远,令人陶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秦楼·大石》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一首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00年左右,即北宋时期。在这个阶段,周邦彦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直言不讳而遭到排挤,最后被贬谪到南方。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宋正处于一个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宦官干政使得国家政治混乱不堪。同时,由于对西夏战争的不断失利,军事危机也日益严重。这些都为周邦彦的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邦彦以他独特的才情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创作出了一系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词作。这首《过秦楼·大石》正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