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汉祀坛

标题包含
汉祀坛
苔老坛荒扫不开,汉皇多欲岂仙才。 乘龙人去真图失,万里空劳一使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光坛被荒草遮挡,汉朝皇帝的欲望难以达成仙人般的才能。乘坐神龙的使者已离去,真正的仙境之图已然失去,白白劳驾一位使者从远方来到此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苔老坛荒:指祭坛荒废已久,长满了苔藓。 2. 汉皇:此处指汉代的皇帝。 3. 多欲:有很多欲望。 4. 仙才:具有神仙般才能的人。 5. 乘龙人:指汉代的刘彻,他曾梦见了仙女,有乘龙升天的传说。 6. 真图:即《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仙人图”。 7. 万里空劳一使来:形容汉武帝派遣使者寻找神仙而最终无果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汉祀坛》是明代诗人陈梦庚创作的一首描绘汉朝历史场景的诗歌。首句“苔老坛荒扫不开”,以“苔老”“坛荒”两个意象开篇,展现了祭祀场所破败不堪的景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凄凉之感。接着,诗人通过“汉皇多欲岂仙才”来表达自己对汉朝皇帝的批判:皇帝的欲望太多,导致国家混乱,无法达到神仙般的境界。诗人使用反讽的手法,暗示了汉朝皇帝的昏庸无能。 第二句“乘龙人去真图失”中,“乘龙人”指的是传说中的人物,如黄帝、秦始皇等,这里暗指汉武帝;“真图”则指神仙世界的地图或通往仙境的路径。这句诗揭示了汉武帝求仙失败的事实,表达了诗人对汉朝历史的反思。最后一句“万里空劳一使来”,进一步强调了这个主题:尽管汉武帝派遣使者远赴万里寻求长生不老药,但最终仍然白费力气。诗人借此讽刺了汉武帝的愚昧无知,以及对神仙世界的盲目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汉朝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关切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反讽、反诘等修辞手段,将批判性思维与深沉的历史思考融为一体,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祀坛》是明代诗人陈梦庚创作的一首描绘汉朝历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晚期,大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当时的明朝社会,诗歌仍然是文人墨客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在这个时期,陈梦庚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他还曾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对历史古迹有浓厚的兴趣。这些经历使他对汉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创作这首《汉祀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明朝晚期,中国历史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一方面,明朝内部的腐败和宦官权力争夺使得国家政治日益腐朽;另一方面,北方的满族势力逐渐崛起,对明朝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梦庚通过对汉朝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在《汉祀坛》这首诗中,陈梦庚以汉朝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汉高祖刘邦的赞美,表达了对勇敢、智慧和仁爱的理想的追求。同时,他也通过对比汉朝的繁荣与明朝的衰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首诗既有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也有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充分体现了陈梦庚作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