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鼓楼
求仙曾误几英雄,祇为沉迷利欲中。
安得楼头一声鼓,顿教凡世醒盲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许多寻仙问道之人因沉迷名利而误入歧途,但愿楼头的钟声能唤醒世间迷茫的人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仙鼓楼:诗题,“仙”指仙人或成仙之事;“鼓楼”是指古代城楼报时用的建筑,通常有鼓。
2. 求仙:追求成仙之事。
3. 曾误:曾经误导。
4. 祇为:只是因为。
5. 安得:如何能得到。
6. 楼头:楼顶之上。
7. 顿教:立刻教化。
8. 凡世:人世间,尘世。
9. 醒盲聋:形容使痴迷的人清醒过来。
去完善
赏析
《仙鼓楼》这首诗描绘了世人痴迷于名利而误入歧途的现象。诗人以"求仙"这一传统主题为契机,表达了对于人类贪婪本性的批判。梦庚通过“几英雄”的形象,揭示了众多曾经追求长生不老之人最终却被名利的枷锁所困的讽刺现象。
在诗的第二句,诗人提到“只为沉迷利欲中”,更深入地指出了人们的盲目和愚昧。由于过于执着于世俗的物质利益,人们忽视了精神的提升与追求,因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紧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安得楼头一声鼓”。这个场景意味着如果真有一声鼓舞人心的高音传遍世间,或许能将那些在名利场上迷失的人们唤醒。在这里,“楼头一声鼓”被视为拯救众生的手段,体现了诗人渴望用哲理之音使众人清醒的愿望。
最后,“顿教凡世醒盲聋”部分则表明了诗人的期待——希望那振聋发聩的声音能够破除一切障蔽,使人们对生活中的贪念和迷惑有所醒悟。整首诗表现出强烈的道德关怀和人文主义精神,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仙鼓楼》是明代诗人陈梦庚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仙鼓楼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要了解陈梦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陈梦庚生活于明朝晚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陈梦庚并未因此而消沉,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我们要了解仙鼓楼的历史背景。仙鼓楼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据史书记载,仙鼓楼始建于唐朝,后历经多次重建和修复。仙鼓楼不仅是福州的地标性建筑,也是福建地区道教文化的象征。
最后,我们要了解陈梦庚与仙鼓楼的关系。陈梦庚是福州人,他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在游览仙鼓楼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仙鼓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