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菩萨蛮

标题包含
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 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 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 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 离人犹未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间小溪旁,夕阳斜照中,美景掩映。 在亭台楼阁处,水面倒影颤动,鸳鸯双双起飞。 河对岸不过两三户人家。 而那艳丽的红杏花已经探出了墙头。 沿着杨柳依依的小径,我每日早晚都在这溪边散步。 如今已是第三次见到柳絮飘飞的季节,而离别的故人依旧没有归来。
去完善
释义
1. 溪山:小溪与山峰,这里指代环境优美的地方。 2. 掩映:遮掩,半露半现,这里是形容夕阳照射下的景色。 3. 斜阳:傍晚时分太阳西斜的景色。 4. 楼台影动:楼房和亭台的影子在摇曳,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阳光下的景致。 5. 鸳鸯起:鸳鸯开始活动,暗示天气暖和起来。 6. 隔岸两三家:对岸的两三户人家。 7. 出墙红杏花:形容杏花开得旺盛,伸出了围墙。 8. 绿杨堤下路:堤坝下的道路两旁种满了绿色的杨柳。 9. 早晚:经常,随时。 10. 三见柳绵飞:三次看到柳絮飞舞的季节变化,时间跨度较长。 11. 离人:离开家园的人,这里指的是诗人的丈夫。 12. 犹未归:还没有回来,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思亲情感的词作。上片写景,通过“溪山掩映斜阳里”的画面,展现出一幅宁静的傍晚景致。接着以“楼台影动鸳鸯起”的细节描绘,赋予画面生动的生活气息。接下来的“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两句,则通过描绘田野间的红杏及邻舍风光,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下片言情,起句“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表明诗人对于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热爱。然后以“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的感慨收尾,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期盼亲人回归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宋代女词人魏夫人的一首著名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27年,即北宋灭亡、南宋初立之际。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之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魏夫人是宋朝皇室成员之一,原名朱淑贞。她在这一特殊时期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在北宋末年,她嫁给了魏介子,成为他的继室。然而,婚后不久,丈夫就因病去世,这使她陷入悲痛之中。在南宋初年,她又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这使得她的生活更加艰难。 在这一时期,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大变革时期;二是金兵入侵,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三是封建社会的妇女地位低下,她们的生活受到严格的限制,很难实现自我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夫人在《菩萨蛮》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她用词藻华丽、意境悠远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象,以此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