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揺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搏似尔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轻鸢翱翔以展现壮观景象,人们觉得飞鸟的动作不够精彩。
当它乘风而飞时,有些愚笨的孩子抬头仰望。
鸢并不一定能够抵达蓝天,但能够安稳地度过整日时光。
相比之下,那些期望在海洋上扶摇直上的鲲鹏,显得更为困难。
去完善
释义
1. 纸鸢:风筝的古称。
2. 轻鸢:轻盈的风筝。
3. 远观:从远处观察。
4. 飞鸟:飞翔的鸟类。
5. 多端:多种多样。
6. 一线:风筝线。
7. 凭风:乘风。
8. 愚儿:愚昧的人。
9. 碧霄:蓝天。
10. 安:安稳。
11. 扶摇:借助风力飞起。
12. 沧溟:大海。
13. 鹏搏:大鹏鸟飞行。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纸鸢”为主题,通过对纸鸢的描绘和讽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慨。首联通过对比飞鸟与纸鸢,暗示了纸鸢的壮观景象;颔联描述了纸鸢随风而逝,引起人们的关注;颈联则表达出纸鸢虽然能暂时遨游天空,但终究不能到达碧霄;尾联则以纸鸢和鹏搏为喻,揭示了人的渺小和命运的无常。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纸鸢》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参与政治活动,文学艺术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对纸鸢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生命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王令出生于北宋中期,他的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亲人生离死别等诸多坎坷。他的家族并非显赫世家,然而却凭借着勤奋学习和卓越才情赢得了社会赞誉。在科举考试屡次不第的情况下,他依旧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逆境中的坚韧和毅力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在《纸鸢》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纸鸢这一意象,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奈。纸鸢虽然美丽,但却无法逃脱风的束缚;人虽然才智出众,但却无法抵挡命运的捉弄。诗人通过对纸鸢的描绘,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无奈之情。同时,诗人又认为,尽管人生如纸鸢般脆弱,但只要坚定信念,勇敢地面对困境,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