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宁次翁
王谦不事富春侯,自是薰莸味不侔。
病体隔年留枉狱,梦魂连夜逐归舟。
可怜商木迁新令,欲为韩门复旧讐。
但得此心无所愧,为公一死亦何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王谦不屈从于富春侯, 他们本就不是一路人.
因病被误抓入狱已一年有余,连梦中都在追寻回归的路。
可惜官场多变如同树木的生长,他试图恢复正义却难以如愿。
只要内心无愧,为了公正,死亡又有何妨?
去完善
释义
1. 华岳:南宋诗人,与辛弃疾、陆游等人同一时期,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2. 呈宁次翁:宁次翁是作者的好友,以宁姓排行第二的称呼。
3. 王谦:可能指一位名为王谦的人,具体情况待考。
4. 富春侯:此处用古代封侯地名来比喻敌人。
5. 薰莸:薰香和臭草,比喻善恶高下之别。
6. 味不侔:味道不一样,比喻两者的德行不同。
7. 病体:指作者自己生病的身体。
8. 隔年:一年多的时间。
9. 枉狱:被冤枉入狱。
10. 商木:商人,这里可能是指做买卖的人。
11. 迁新令:新法令颁布。
12. 韩门:战国时期的韩国,这里用来比喻南宋朝廷。
13. 旧讐:以前的仇恨或纠纷。
14. 但得此心无所愧:只要内心无愧。
15. 为公一死亦何尤:为公献身而死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去完善
赏析
《呈宁次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面对权力争斗和公平正义的抉择中,选择为正义发声的精神品质。首句“王谦不事富春侯”,以王谦为例子,暗示自己不向权贵低头的决心。第二句“自是薰莸味不侔”则进一步说明,正义与邪恶无法相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立场。接下来的两句“病体隔年留枉狱,梦魂连夜逐归舟”,讲述自己为了追求正义,承受着身心上的巨大压力,但依然坚持心中的信念。第五句“可怜商木迁新令”,描述了商木的新令对社会的影响,使得原本宁静的生活受到干扰。最后两句“欲为韩门复旧讐。但得此心无所愧,为公一死亦何尤”,诗人表示要勇敢地揭露真相,还世间一个公道,即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整首诗展现了一位勇担道义的文人形象,传递了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宁次翁》这首诗是由南宋时期的诗人华岳创作的。华岳(生卒年不详)是南宋著名文人,他在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而著称。据史书记载,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但他从未放弃对文学和时政的关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由于外部势力的压力,尤其是北方金国的威胁,使得南宋朝廷在政治上显得举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华岳深感有责任为国家分忧解难,于是他将自己的忧虑和对国家治理的见解倾注于诗歌之中。
这首《呈宁次翁》正是华岳表达自己对时局担忧的作品之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忧虑,以及对政治清明的热切期盼。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爱国情怀,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关注国家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