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春感旧
东风出海门,处处动林园。泽国雪霜少,沙汀花木繁。
暖鱼依水浅,晴雁入空翻。何处阳和力,生萍不驻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着海门市,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活力。江南水乡的霜雪较少,河岸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温暖的鱼儿在水边游动,晴朗的天空中大雁翻飞。为什么这里的阳光如此温暖?因为水面的浮萍不断地生长,覆盖了整个水面,使阳光无法直射到水底。
去完善
释义
1. 海门:江苏南通的海门市,泛指江海交汇处。
2. 泽国:河流湖泊众多的地区,这里指江南水乡。
3. 沙汀:河边沙滩上的小块陆地。
4. 暖鱼依水浅:指鱼儿在温暖的春天中靠在河岸浅水处。
5. 晴雁入空翻:晴朗的天气中大雁在空中翱翔。
6. 阳和:春天的阳光和煦,代指春天。
7. 生萍不驻根:浮萍在水中无根漂浮生长。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东风出海门,处处动林园”描绘出春风吹过江海,万物生长的景象。这里以“海门”借指江水汇集之处,表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同时,“动林园”一词生动地刻画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诗人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颔联“泽国雪霜少,沙汀花木繁”描述的是春天南方水乡的景象。“泽国”即湖泊众多的地区,这里的雪霜较少,意味着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植物生长。而“沙汀”指的是河边的沙滩,此处的花木繁茂,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生命力。这一联通过对比北方与南方的春天景象,突出了春天的美好。
颈联“暖鱼依水浅,晴雁入空翻”则是分别描绘了江面上和天空中的动态画面。鱼儿在水边嬉戏,大雁在晴空下飞翔,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诗勾勒出了自然界中的和谐共生,展示了春天的丰富多彩。
尾联“何处阳和力,生萍不驻根”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感慨。阳和力是春天的力量,这种力量让萍草生根繁衍,生生不息。诗人以此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夏春感旧》是唐朝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90年左右,正值晚唐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战争频繁。
李频作为一位文人,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在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过官员,后因故被贬谪。在流放期间,他游历了全国各地,对民间的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这首《江夏春感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诗中,李频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他用“江村尽日闲”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他又用“鸟啼红树里,人醉绿窗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然而,他也意识到这一切都已不再,从而发出了“莫道新知要,隋珠不足还”的感叹。
总的来说,《江夏春感旧》是李频在晚唐时期,通过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表达出自己对社会变迁和人世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