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怨
红妆女儿灯下羞,画眉夫婿陇西头。
自怨愁容长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女子在灯光下羞涩,她的夫君则远在边疆戍守。她总是对着镜子忧愁自己的容貌,后悔当初劝丈夫去追求功名。
去完善
释义
1. 红妆:指女子盛妆,这里代指年轻妇女。
2. 灯下羞:在灯光下感到羞涩。
3. 画眉夫婿:指远戍边疆的丈夫。
4. 陇西: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地方,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5. 征戍:出征戍守,这里指从军。
6. 觅封侯: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以获得封赏。
去完善
赏析
首句“红妆女儿灯下羞”描绘了主人公女儿家的羞涩情态。在灯火之下,她显得格外娇羞,仿佛那一抹红妆都在诉说着少女心事。这一画面使得整首诗的基调充满了女性的柔美。而接下来的“画眉夫婿陇西头”则转而描述了她的丈夫,一位即将出征边疆的男子。他英姿勃发,似乎在眉宇间透露出一种英勇之气。这里的对比手法,既强调了双方性格的差异,也为后两句情感的抒发铺垫了基础。
第三句“自怨愁容长照镜”再次回到女主人公身上。她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眉头紧锁,满脸忧愁。这种愁绪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因为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忧。于是有了最后一句“悔教征戍觅封侯”,表达了她对丈夫踏上征途、寻求功名的不满与痛惜。此处的“悔”字意味着她现在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本应是美谈的建功立业在她眼中竟变成了丈夫离家远行的痛苦根源。这样的情感转变,使得这首诗的情感更为深沉动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闺怨》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在春天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来谈谈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春闺怨》大约创作于唐代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诗歌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五言律诗这种形式,已经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李频作为唐朝的文人,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据史书记载,李频曾担任过唐宣宗时期的监察御史,后因直言不讳而被贬谪。这种人生的起落可能使他对生活中的离别和思念有了更深的体会,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浓厚思亲之情的《春闺怨》。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在唐朝中期,科举制度已经逐渐成熟,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许多文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科举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文人会在考试中遭遇挫折。这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进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不满。李频的经历很可能也受到了这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使他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离别和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春闺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李频以其独特的人生际遇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通过描绘一位年轻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离别和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