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诗一首

标题包含
诗一首
聊辍清都玉笋班,虎符犹得控荆蛮。 已见五溪谈笑了,坐追九辨典刑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们暂时告别了清都帝乡的那个璀璨的班群,就如同拿起虎符节制指挥荆州、湖南诸蛮,抚定江山。现已赢得黔阳地区的欢乐谈笑,同时以屈原《九歌》之精神典范来引领楚国万民走向法治和谐的未来。
去完善
释义
1. 清都:指天上仙界或首都京城。 2. 玉笋班: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3. 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 4. 荆蛮:此处指荆州地区,即今天的湖北一带。 5. 五溪:指湖南西部沅江流域的五条支流,泛指湘西地区。 6. 谈笑:形容不费力气就能完成任务。 7. 九辨:战国时楚国诗人宋玉的《九辩》,以表达忧国忧民的心情。 8. 典刑:此指刑法制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苏庠的一首描绘军事将领与战争题材的诗作。诗中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危难之时,英勇担当的壮志豪情。 “聊辍清都玉笋班”一句,诗人以自己离开朝廷,参与战事的形象,来比喻自己放下文人的身份和优越地位,毅然投身于抗敌保国的战斗中。这里的“辍”意味着放弃,“清都”是对皇帝或朝廷的一种象征性的称谓,“玉笋班”则是形容文人官员们的尊贵地位。 接下来的“虎符犹得控荆蛮”,更是将这种决心表露得淋漓尽致。虎符在古代是用来调兵遣将的器物,代表军事指挥权,诗人以此表明他有能力和信心控制战争局面。而“荆蛮”在这里是指宋朝南方的边疆地区,这里曾是战场的重灾区。 在“已见五溪谈笑了”中,诗人描述了战斗胜利后的情景,同时透露出一种乐观的心态。“五溪”是指湖南、贵州等地的交界处,这里曾经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也是战争频发之地。然而在这句诗中,诗人把“谈笑”放在这个地方,充分表现出他对胜利的期待和自信。 “坐追九辨典刑还”则是对战争结束后的想象,“九辨”是一个古老的刑法制度,诗人在这里引用它,是希望在战争结束后,可以恢复法律秩序,人民生活能够重回正轨。 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饱满,展现了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一首》:“临水草萋萋,原野迥荒鸡。远山初见黛,淡墨轻描溪。闲云不系舟,载梦入新题。拙政听蛙鼓,蕉窗剪影西。”是宋朝诗人苏庠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诗人在此期间,由于个人生活经历,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宋时,士人之间的交往、切磋成为了一种时尚,学术氛围浓厚,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而苏轼、辛弃疾等杰出人物的出现,更使得宋代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庠也深受熏陶,通过自己的诗篇来表达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