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吴中复龙图题长桥铺
山东去蜀右,不惮客程遥。
酒酌杯中醁,琴携爨下焦。
故人题大笔,佳句刻长桥。
快读离怀解,如冰暖日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东到四川,不怕路途远。
饮酒品美味,抚琴诉衷肠。
老朋友挥毫泼墨,美好诗句镌刻长桥。
享受离别之情释放,如同冰雪在阳光下消融。
去完善
释义
1. 山东:古代地名,此处指的是与四川相对的东方地区;
2. 蜀:指四川一带;
3. 右:方位名词,此处与“左”相对,意为西方;
4. 不惮:不畏惧、不怕麻烦;
5. 客程:旅程;
6. 酒酌:斟酒、饮酒;
7. 杯中醁:指美酒;
8. 琴携爨下焦:携带烧火煮饭的用具;
9. 故人:旧友、老朋友;
10. 大笔:称赞他人书法或文笔的精彩用词;
11. 佳句:优美的诗句;
12. 长桥:应指苏州长桥;
13. 快读:快速阅读;
14. 离怀解:化解离别时的忧伤之情;
15. 如冰暖日消:像冰遇到太阳一样慢慢融化,意指心情逐渐好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赵抃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他在旅行中所见所闻。诗人从山东去往四川,虽然路程遥远,但他并不感到畏惧。在旅途中,他品味美酒,弹奏古筝,享受着与朋友相聚的时光。在长桥上,他发现了一位故人所题的诗句,这些佳句让他感受到了诗人的离别之情,仿佛冰雪在温暖的阳光下消融。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展示了他在诗词方面的深厚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抃的这首《次韵吴中复龙图题长桥铺》创作于北宋时期。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繁华的城市和地区。
在这个背景下,诗人赵抃通过观察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长桥景象。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官员,他显然看到了桥梁建设对于缓解交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他采用铺的手法,用细腻的笔触将长桥的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国家建设的期许。
值得注意的是,赵抃本身是一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好官。他在地方任职时,积极推行改革,兴修水利,关注民生,深受百姓爱戴。这种亲民的形象和务实的作风,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流传后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