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使王举元兵部因谈道惠诗次韵
初穷文字作阶缘,若得嘉鱼即弃筌。
堪笑蚊蝇惊八月,岂知龟鹤寿千年。
无心是处非关境,有命由来不在天。
自古君臣悉功行,不然终未到神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最初通过写字来接近文学,就像抓到鱼就舍弃渔网。
可笑那些害怕八月蚊虫的小人,怎知乌龟和仙鹤能长寿千年?
真正的心境不在于境界,命运一向不是由天决定。
从古至今,君主与臣民都有功德修行,否则终究无法成为神仙。
去完善
释义
1. 初穷文字作阶缘:穷,尽。阶缘,阶梯或敲门砖。这句意为最开始是通过写作诗歌文章作为进阶之阶。
2. 若得嘉鱼即弃筌:筌,捕鱼的竹器。嘉鱼,美好的鱼。这句表示若能得到美好之物,就不再需要捕鱼器具了,意指有所收获就放弃原来的手段。
3. 堪笑蚊蝇惊八月:意思是蚊子苍蝇对八月的变化感到惊讶,比喻细微的事物也会受到外界影响。
4. 岂知龟鹤寿千年:龟鹤千年寿命的典故。这成语通常用来赞美长寿或者形容人老成持重。
5. 无心是处非关境:这句的意思是,心境豁达的人到处都能安身立命。
6. 有命由来不在天:命运并非完全由天决定,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7. 自古君臣悉功行:自古以来君主和大臣都会因为功业而被记载流传。
8. 不然终未到神仙:如果不能建立功业,就不能成为流芳百世的神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运使王举元兵部因谈道惠诗次韵》,是宋朝诗人赵抃创作的一首寄赠之作。诗篇的内容主要围绕道家和儒家思想展开,通过对比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和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联“初穷文字作阶缘,若得嘉鱼即弃筌”,诗人以学习文字为喻,阐述了他最初的知识积累过程。这里的“嘉鱼”代表知识,而“筌”是捕捉鱼的工具。当人们获得足够的知识,就如同钓到鱼一样,就可以舍弃捕鱼的工具了。这表达出诗人认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掌握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智慧与能力去解决问题。
颔联“堪笑蚊蝇惊八月,岂知龟鹤寿千年”,诗人通过比喻,批评那些只关注眼前利益、鼠目寸光的人,他们就像蚊子一样在八月时惊慌失措;而能够洞察人生真谛、拥有长远视野的人,他们深知像乌龟和仙鹤那样长寿的道理。这里表达了作者提倡的通达淡泊的人生态度。
颈联“无心是处非关境,有命由来不在天”,这两句诗歌表明了作者的道家哲学观念。他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取决于外部环境,而是在于他内心的态度和信念。同时,他还认同命由天定的观点,强调个体应该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尾联“自古君臣悉功行,不然终未到神仙”,诗人指出,自古以来,无论是君主还是臣子,都须努力实践,建功立业,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境地。这里,作者将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融入其中,呼应了首联的求知与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运使王举元兵部因谈道惠诗次韵》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赵抃(1008-1084)的作品。赵抃生活在宋朝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曾官至参知政事,一生颇有建树。他的诗作以寓情于景和抒发个人感怀为特点,反映了其思想情操及对社会现象的洞察。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5年左右,当时赵抃任职杭州知府。在此阶段,他在公务之余热爱交友,与文人墨客往来频繁,诗歌唱和之作较多。他与王举元,一位在军队服役的高级官员交好,两人在一次谈论哲学理念的过程中相互切磋诗词,于是有了这首和诗。
这段时期,宋朝的社会政治氛围较为宽松,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知识传播和文艺创作繁荣。受此影响,赵抃在这一时期的知识视野不断拓展,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也越发浓厚,作品广泛流传并受到社会认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