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西北有高楼
高楼何岧嶤,一柱西北隅。
横当子午道,峻直参井墟。
曲琼卷飞霞,俨俨僊人居。
上通三重阶,下荫十二衢。
傍楼玉箫女,织翠纷华裾。
僊人顾之笑,授以青琅书。
溯言欲从之,媒拙而理疎。
丹梯目成久,须凭大垂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高楼矗立在西北一角,
宛如天柱般横跨在子午道上,笔直耸立直至星汉深处。
楼顶弯曲的飞檐如同卷起的彩霞,美轮美奂仿若神仙的居所。
通往神仙的阶梯共有三层,下面则阴凉地覆盖着十二条宽敞的道路。
楼中吹奏玉箫的女子们倚靠栏杆,编织着华丽的翠袖衣裳。
神仙看了她们笑着送上青色琅玕的书卷,
想要跟随神仙却苦于没有门路,道理说不通,谋划也笨拙。
要想登上云端需经历长时间的锻炼,还需要大力神的帮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岧峣(tiáo yáo):形容高耸的样子。
2. 子午道:指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要道。
3. 参井墟:参星和井星所在的天空区域,比喻高远的天际。
4. 曲琼:弯曲的玉璧,这里指代楼上的玉砌栏杆。
5. 织翠:编织翠绿的树叶,这里指女子身着绿色衣裳。
6. 丹梯:指登上仙人的途径。
7. 大垂手:形容大手笔、大本领,这里指求取青琅书的手段。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仙境楼阁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致的环境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且美好的境地。诗中高楼矗立在子午道上,犹如天神居所,美丽的玉箫女子在旁,她们身着绿色衣衫,优雅而美丽。
诗人巧妙地用“遡言”、“丹梯”等词语表达出向往仙人生活的愿望,但又流露出对于世俗束缚的不满。整首诗展现了古人追求超脱尘世的理想,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西北有高楼》是南宋词人吴泳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吴泳在当时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才华横溢,作品颇丰,颇受时人赞誉。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激烈。一方面,皇室内部的权力争夺使得国家政治陷入混乱;另一方面,北方金国的侵略使得国家面临严重的外患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纷纷关注国家命运,希望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他们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忧虑。
吴泳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拟西北有高楼》正是表达了这种情感。在词中,作者以西北高楼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危机的忧虑;同时,通过对“高楼”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