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乡子(尹先之索净圆子词)

标题包含
南乡子(尹先之索净圆子词)
元夜景忧殊。万斛金莲照九衢。鎚拍豉汤都卖得,争如。甘露杯中万颗珠。 应是著工夫。脑麝浓薰费小厨。不比七夕黄蜡做,知无。要底圆儿糖上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侠,字介之,号坦庵,南宋文人。他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享年约106岁。 赵师侠出身书香门第,其父赵不愚为进士出身,曾任朝官。赵师侠自幼聪颖过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元宵夜的景色非常迷人。无数的金灯照耀着繁华的街道。售卖火锅和汤饼的小贩络绎不绝,争相叫卖。不如喝上一杯甘露般的酒水,品味其中无数的琼浆玉液。 元宵夜的活动需要精心准备。在小厨房里烹制出香气四溢的美食需要花费很多心思。这不比用黄蜡制作的七夕牛郎织女的雕像,没有天然的美感。但我想做的冰糖汤圆表面光滑,浮在汤面上,味道甜美。
去完善
释义
1. 元夜:元宵节之夜。 2. 景忧殊:景物凄迷。景,景物;忧,忧愁;殊,不同,特殊。 3. 万斛金莲:指无数盏莲花灯。斛,古代容量单位,约等于现今的30升;金,金色;莲,莲花灯。 4. 九衢:泛指繁华的街道。九,虚指多数;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5. 鎚拍豉汤:指敲打黄豆制成的豆浆。鎚,同“锤”,指敲打;拍,拍打;豉,黄豆;汤,豆浆。 6. 争如:怎么比得上。 7. 甘露:甜美的露水。这里比喻茶汤。 8. 杯:茶杯。 9. 万颗珠:形容茶汤中的茶叶像珍珠一样。 10. 应是著工夫:应该下工夫去制作。应,应该;是,这样;著,表示强调。 11. 脑麝浓薰:指用香料熏制。脑麝,一种珍贵的香料;浓,浓郁;薰,熏香。 12. 小厨:厨房。 13. 不比七夕黄蜡做:与七夕节用黄蜡做的蜡烛不同。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黄蜡,黄色的蜡烛。 14. 要底:到底。 15. 圆儿糖上浮:形容糖果浮在水上。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净圆子的古诗词。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赵师侠是在应友人尹先之的要求而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详细地描述了制作净圆子的过程以及这种美食的独特之处。 首先,诗人提到了元夜的美景,这是一个特殊的夜晚,万斛金莲照亮了城市的每个角落。这里的“万斛金莲”指的是灯火辉煌的夜景,而“九衢”则是指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些景象都为后面的主题铺垫了背景。 接着,诗人提到了锤拍豉汤和甘露杯中的万颗珠。这里的“锤拍豉汤”是一种烹饪手法,用来形容食物的香气扑鼻。而“甘露杯”则是盛放食物的器皿,其中的“万颗珠”则是比喻净圆子的形状和口感。这两句诗通过对制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净圆子的美味诱人。 然后,诗人提出了一个观点:制作净圆子需要花费心思。这里的“著工夫”是指制作过程中的精细操作,而“脑麝浓薰费小厨”则是指使用珍贵的香料进行烹饪。这两句诗强调了制作净圆子的匠心独运和高超技艺。 最后,诗人将净圆子与七夕的黄蜡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净圆子不仅味道美,而且制作方法独特,不像七夕的黄蜡那样只是简单的手工制作。这里的“要底圆儿糖上浮”是指净圆子的独特制作工艺,使它在口感上更加甜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南乡子》是南宋著名诗人赵师侠的作品,作于南宋时期。在这首词中,赵师侠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 在南宋时期,赵师侠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对民间生活有深刻的了解。这一时期的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和关切。这种情绪在词中得到体现,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国的压迫之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赵师侠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诗歌之中,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这种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