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洞仙歌(丁巳元夕大雨)

标题包含
洞仙歌(丁巳元夕大雨)
元宵三五。正好嬉游去。梅柳蛾蝉斗济楚。换鞋儿、添头面,只等黄昏,恰恨有、些子无情风雨。 心忙腹热,没顿浑身处。急把灯台炙艾炷。做匙婆、许葱油,面灰画葫芦,更漏转,越煞不停不住。待归去、犹自意迟疑,但无语空将,眼儿厮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侠,字介之,号坦庵,南宋文人。他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享年约106岁。 赵师侠出身书香门第,其父赵不愚为进士出身,曾任朝官。赵师侠自幼聪颖过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元宵节那三天,正是出门游玩的好时机。梅花、柳树、蝴蝶、蝉都争着展示自己的美丽,它们穿上鞋子,戴上头饰,等待着傍晚的到来。可惜天公不作美,有些无情的风雨让人扫兴。 心里焦急,腹中燥热,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休息。急忙点燃艾条,给自己祛病。烧火做饭,调制葱油,用面灰画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越来越觉得无法停下来。想回家,却又犹豫不定,只能无言相对,眼神交流。
去完善
释义
1. 元宵: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 三五:指元宵节这一天。 3. 梅柳蛾蝉:梅花、柳絮、蝴蝶、蝉鸣,都是春天常见的景物。 4. 济楚:整齐漂亮。 5. 鞋儿、头面:鞋子和面妆,这里指的是打扮。 6. 黄昏:天色渐晚的时候。 7. 些子:一点儿。 8. 无情风雨:突如其来的风雨。 9. 心忙腹热:形容心情紧张、激动。 10. 浑身处:安身立命的地方。 11. 急把灯台炙艾炷:急忙点燃艾条熏烤。 12. 做匙婆、许葱油:用勺子舀取葱花和油。 13. 面灰画葫芦:形容惊慌失措的样子。 14. 更漏转:时间流逝。 15. 越煞不停不住:越吵越起劲,停不下来。 16. 犹自:仍然。 17. 意迟疑:犹豫不决。 18. 但无语空将:只是默默无言地。 19. 眼儿厮觑:眼神交汇,相互打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于作者赵师侠的晚年时期,通过描绘元夕时的大雨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上阕中,词人描述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人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准备着晚上的活动。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切计划,使得人们只能等待黄昏时刻的雨停。这一部分通过对梅柳蛾蝉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下阕则进一步表现了词人在大雨中的无奈与焦急。心忙腹热,形象地描绘出词人在雨中的心境,没有安身之处,只能焦急地等待。同时,词人也通过“急把灯台炙艾炷”这一动作,暗示出他对时间流逝的焦虑和担忧。最后,词人以“待归去、犹自意迟疑,但无语空将,眼儿厮觑”结尾,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迷茫和无助。 整首词通过描绘元夕时的大雨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无奈。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仙歌(丁巳元夕大雨)》是南宋词人赵师侠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7年(宋宁宗庆元三年丁巳年)的元宵节。 在这一年,赵师侠已经历了宦海浮沉,他在嘉定十年(1217年)任临安府司理参军期间曾上疏直言时政,触怒权臣韩侂胄,被贬谪南康军幕,此间他创作了大量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感慨的词作。而在丁巳元夕这一天,正逢元宵佳节,却又遭遇大雨,这种天气与节庆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时期虽然表面上承平,但实际上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严重。特别是韩侂胄当政期间,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则排斥异己,导致朝政混乱。而丁巳元夕的大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压抑气氛,使得原本应该欢乐的节日氛围变得沉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师侠通过《洞仙歌(丁巳元夕大雨)》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