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倚瑟行

标题包含
倚瑟行
金舆传惊灞浐水,龙旗参天行殿巍。 左文皇帝右慎姬,北面侍臣张释之。 因高知处邯郸道,寿陵已见生秋草。 万世何人不此归,一言出口堪生老。 高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 臣惊欢叹不可放,愿赐一言释名妄。 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泉宫一闭秦国丧,牧童弄火骊山上。 与世无情在速贫,弃尸于野由斯葬。 生死茫茫不可知,视不一姓君莫悲。 始皇有训二世哲,君独何人至于斯。 灞陵一代无发毁,俭风本是张廷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鲍溶,字德源,唐朝时期文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与韩愈、张籍等人交往密切。 鲍溶在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豪华车队行经灞浐河畔令人惊艳, 龙旗高高飘扬在大殿上空气势威严。 文皇帝左边站着谨慎的慎夫人, 北面有侍臣张释之聆听圣旨。 高地之上,邯郸大道一望无际, 寿陵已经长出秋天的草叶。 千秋万代谁能逃脱死亡的归宿? 一言出口便足以让人感叹生命的短暂。 高唱之歌,伴着琴声流淌出悲伤之情, 徐乐哀悼生命,却不知为了谁。 臣子们被欢乐和感叹所震撼, 希望您能赐我一言来阐释这无常的人生。 如明珠般的太阳高高挂在天空, 如河水般流动的水银,如玉般璀璨的星辰。 泉宫关闭之际,秦国也随之消亡, 牧童在骊山上纵火引发灾难。 与世间断绝关系以求迅速贫困, 抛弃尸体于野外,任由其安葬。 生死之事,不可预测, 不要为一人的逝去而悲伤。 秦始皇曾有教诲,二世英明睿智, 您又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呢? 灞陵一代并无毁坏, 节俭之风本是出自张廷尉的教导。
去完善
释义
1. 金舆:古代皇室车辆的一种。 2. 浐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条河流。 3. 龙旗:皇帝的旗帜。 4. 参天:指耸立天空。 5. 行殿:皇帝出行时的临时宫殿。 6. 左文皇帝右慎姬:分别指代西汉时期皇帝刘恒和其皇后慎夫人。 7. 北面:面向北方。 8. 张释之:西汉时期的著名官员。 9. 因高知处邯郸道:这里是指秦始皇驾崩的典故。 10. 寿陵:秦朝始皇陵。 11. 生秋草:这里指秋草生长出来,暗含时间的流逝。 12. 万世何人不此归:所有的人最终都要回到这个地方,即死亡。 13. 一言出口堪生老:一句话就能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 14. 高歌倚瑟流清悲:用歌声寄托自己的悲伤。 15. 徐乐哀生知为谁:徐乐是汉代著名的音乐家,这里的意思是他的音乐作品都是表达哀伤之情,但观众并不理解他创作背后的情感。 16. 臣惊欢叹不可放:皇帝惊讶地欢呼和感叹无法停止。 17. 愿赐一言释名妄:希望皇帝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解释这些歌曲的含义。 18. 明珠为日红亭亭:把明珠比作太阳,形容它的光芒耀眼。 19. 水银为河玉为星:用水银比喻河水,用玉比喻星星,描绘一幅美丽的夜景。 20. 泉宫一闭秦国丧:指秦始皇驾崩的典故。 21. 牧童弄火骊山上:指骊山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22. 与世无情在速贫:远离世俗追求贫困生活。 23. 弃尸于野由斯葬:这里是描述秦始皇陵的情况。 24. 生死茫茫不可知:生死之事难以预知。 25. 视不一姓君莫悲:不要因为一个朝代的灭亡而悲伤。 26. 始皇有训二世哲:秦始皇曾教导说,他的后继者应当聪明才智。 27. 君独何人至于斯:为什么你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呢?
去完善
赏析
《倚瑟行》是唐代诗人鲍溶创作的一首描绘历史与人生哲理的诗歌。全诗通过对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和秦始皇、二世皇帝的教训的叙述,揭示了生死无常和人世沧桑的哲理。 首先,诗人以“金舆传惊灞浐水,龙旗参天行殿巍”开篇,描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盛大场面,展现了秦朝的辉煌与繁荣。然而,这种繁华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历史的车轮碾压而过。接下来,诗人通过“左文皇帝右慎姬,北面侍臣张释之”表达了对秦始皇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他过于自信的性格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然后,诗人用“因高知处邯郸道,寿陵已见生秋草”和“万世何人不此归,一言出口堪生老”两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无常,生死轮回,任何人都无法逃脱这个规律。接下来的“高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 紧接着,诗人通过“臣惊欢叹不可放,愿赐一言释名妄”表达了自己对秦始皇的评价和期望。他认为秦始皇虽有辉煌的业绩,但最终因为过分自信和忽视民生而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这一观点在“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中得到进一步强调。 最后,诗人以“泉宫一闭秦国丧,牧童弄火骊山上”作为结尾,再次回顾了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同时,他通过对“与世无情在速贫,弃尸于野由斯葬”的描述,强调了生死无常的道理。“生死茫茫不可知,视不一姓君莫悲”和“始皇有训二世哲,君独何人至于斯”则是对秦始皇和二世皇帝的劝诫和警示。 总之,《倚瑟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死无常和人世沧桑的哲理,使人们深思并从中汲取教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倚瑟行》是唐代诗人鲍溶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以“倚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为您编写了以下背景介绍: 这首《倚瑟行》创作于唐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这个时代,诗歌成为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诗人鲍溶生活在唐中期,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他在朝廷担任过官员,但后因不满现实而辞官,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段人生经历中,鲍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探讨人生哲学,追求心灵上的宁静与和谐。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鲍溶创作了《倚瑟行》。通过描述“倚瑟”这一场景,他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诗人通过对音乐、自然以及时间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这种思想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