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从稚子出前溪

标题包含
从稚子出前溪
霜敛万壑净,钟鸣空楚山。夕阳当我沈,风烟迫梅残。西岭月未上,数峰深作寒。枝间鸟竞赴,亦复循溪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汪藻(1079年-1154年),字彦章,号浮溪居士,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政治家。 汪藻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历任州县官职。后...查看更多
月语聆听
去完善

译文
寒气凝聚千山之间,钟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夕阳渐渐落下,微风卷起了梅花的花瓣。月亮还未升起在西边的山峰上,数座山峰在夜幕中显得更为深邃寒冷。鸟儿在枝头争抢觅食,不久之后又顺着溪水返回巢穴。
月语聆听
去完善
释义
《从稚子出前溪》: 这是南宋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 1. “从稚子出前溪”:“从稚子”指的是跟随小孩的引导,“前溪”指前面的溪流。这句描述了诗人沿着溪流探寻美景的过程。 2. “霜敛万壑净”:“霜敛”表示霜降之后,“万壑”是形容山谷众多。这句意味着霜降后的山谷显得格外宁静。 3. “钟鸣空楚山”:“钟鸣”表示寺庙钟声响起,“空楚山”表明这座寺庙坐落在空旷的山中。这句表达出钟声在山谷中回荡的意境。 4. “夕阳当我沈”:“当”意为正当,“我沈”即太阳即将落下。这句表示夕阳正要落下的景象。 5. “风烟迫梅残”:“风烟”是指风吹烟雾的景象,“迫梅残”意指风吹过让梅花凋谢。这句描绘了梅花在风中渐渐凋谢的场景。 6. “西岭月未上”:“西岭”指西方的山岭,“月未上”表示月亮还没有升起。这句形容西边的山头还在月光之下。 7. “数峰深作寒”:“数峰”指几座山峰,“深作寒”表示山峰深处显得寒冷。这句通过描绘山峰深处的寒冷氛围来表现夜晚的到来。 8. “枝间鸟竞赴”:“枝间”表示树枝之间,“竞赴”指鸟儿争相飞走。这句描绘了鸟儿在夜间纷纷离开树梢的景象。 9. “亦复循溪还”:“亦复”表示同样,“循溪还”指顺着溪流返回。这句表示诗人沿着溪流回到起点。
月语聆听
去完善
赏析
《从稚子出前溪》是宋代诗人汪藻的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首句“霜敛万壑净”写出冬日的寒冷,仿佛所有的生机都被收敛起来。接着的“钟鸣空楚山”则描绘了山间的寂静,钟鸣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接下来的“夕阳当我沈,风烟迫梅残”描述了夕阳将落时的景象,太阳渐渐沉下,风吹着烟雾,使得梅花显得更加凋零。而“西岭月未上,数峰深作寒”则是描绘夜晚即将来临的景象,月亮还未升起,山峰在夜色中显得更为深沉。 最后两句“枝间鸟竞赴,亦复循溪还”描绘了鸟儿们在树枝间穿梭的场景,它们争相飞翔,好像也在享受着这冬日的景色,最终又沿着溪流飞回。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在冬季中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月语聆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从稚子出前溪》是南宋诗人汪藻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7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金国入侵中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然而,这并未影响汪藻的诗情,他以其独特的才华和视角,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人物生活图景。 汪藻,字彦章,号浮溪居士,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在他的生活中,曾多次出任朝廷官员,但他始终关心民生疾苦,主张抗金,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怀。 在这首诗中,汪藻通过对稚子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个体生活的关注,更是对整个民族命运的关切。
月语聆听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