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大岩
玉洞云深夏亦寒,客来寻胜久盘桓。
其间隐约闻鸡犬,应有仙桃待一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夏日的玉石洞深处依然显得寒冷,游客们探寻美景时徘徊良久。
在山间还可以听到隐约的鸡鸣狗吠之声,也许还有美味的仙桃等待着我们的品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室大岩:古代蜀地的一处著名景点。
2. 杨备:唐朝诗人。
3. 玉洞:指石室大岩中的一个洞穴。
4. 夏亦寒:即使在夏天,洞穴中依然凉爽。
5. 寻胜:寻找美景。
6. 盘桓:徘徊、逗留。
7. 隐约:模糊不清。
8. 鸡犬:鸡鸣狗吠的声音。
9. 仙桃:神话中的仙桃,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石室大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夏日寻幽访古的景象。诗人杨备通过对石室大岩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奇异之美和人文景观的神秘色彩。
首句“玉洞云深夏亦寒”,诗人以“玉洞云深”为起点,开启了一段探索之旅。“夏亦寒”一词暗示了尽管时值夏季,但在山洞深处却感到丝丝凉意,为后面的描写铺垫了氛围。
次句“客来寻胜久盘桓”,叙述了诗人和同伴来到石室大岩寻找美景的心情。他们在山林间流连忘返,陶醉于这片神秘的天地之中。
第三句“其间隐约闻鸡犬”,描述了在山洞深处的奇妙体验:仿佛能听到隐约的鸡鸣犬吠之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恍若仙境的氛围。
尾句“应有仙桃待一餐”,则以想象的方式,传达出诗人对山中桃花源般的生活的向往。他相信在这神秘的山洞里,必定有仙人种植的仙桃等待着他们品尝,以此凸显了石室大岩的仙韵气息。
整首诗通过描绘石室大岩的奇异景致和诗人的感受,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尽追求。在诗人的笔下,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形成了具有浓厚艺术魅力和深刻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室大岩》是明代诗人杨备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杨备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对自然之美有着深深的热爱和崇敬。
在明朝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步发展,这使得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闲暇时光去探索自然风光,抒发自己的情感。杨备在这个时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欣赏了各种壮丽的自然景观。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逐渐加深,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描绘山水风光的佳作,如《石室大岩》等。
杨备在创作《石室大岩》时,正值他人生的高峰期。他在官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