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子规

标题包含
子规
今古相传望帝魂,见之再拜感孤臣。 天津桥上人初听,肠断江南三月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元肇,字圣可,号松源,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宗大师。他生于1136年,卒于1209年,享年74岁。 释元肇出生于浙江明州(今宁波),他的家族世代务农。在15岁时,他出家为僧,开始了修行生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如今代代相传的杜甫诗歌,使我深受感动并衷心拜服。这首诗在天津桥上传唱时,人们为之动容,江南的三月春天仿佛也变得令人断肠。
去完善
释义
1. 子规:鸟名,即杜鹃。传说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声悲如人之哀泣。这里借指遗民的哀伤之情。 2. 相传:代代相传。 3. 望帝魂:蜀望帝杜宇死后的灵魂。 4. 再拜:连续两次拜服。表示敬意或感激。 5. 孤臣:封建时代指孤立无援的臣子。这里指作者自己。 6. 天津桥:古桥梁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上,始建于隋朝,是隋唐洛阳城的重要建筑之一。这里泛指北方的桥梁。 7. 江南: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这里指诗人的故乡江浙一带。 8. 三月春:春天三月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子规》这首诗,以子规鸟(即杜鹃)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首句“今古相传望帝魂”,望帝是古代蜀国的君主,传说中他因失国而死,化为杜鹃鸟。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历史的反思。第二句“见之再拜感孤臣”,诗人见到子规鸟时,深感其哀鸣如同孤独的臣子为家国而泣,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第三句“天津桥上人初听”,描绘了人们在天津桥上初次听到子规叫声的情景。最后一句“肠断江南三月春”,意为春天的美好景象并未使诗人忘怀国家之事,反而使诗人更为悲伤。这首诗通过对子规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充分体现出诗人作为一名孤臣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规》是南宋诗人释元肇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暮春时节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被金人占领。诗人释元肇作为一位禅宗僧人,游历四方,探访名胜古迹,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战乱导致的生灵涂炭和社会动荡。这对他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促使他以诗歌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故乡的眷恋。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子规》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春天的景象以及民间关于子规鸟的传说。子规鸟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也被认为是一种能呼唤离散亲人团聚的神鸟。因此,这首诗通过对子规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