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太白禅师
何年万仞顶,独有坐禅僧。客上应无路,人传或见灯。
斋厨唯有橡,讲石任生藤。遥想东林社,如师谁复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何时来到万丈之巅,只有打坐的僧人。游客想要攀登应该没有路可寻,只听闻有人见到灯光。斋饭厨房里仅有橡果,讲座石头任由生出藤蔓。遥想那个东林寺,除了老师又有谁能做到呢。
去完善
释义
寄太白禅师
注释:
1. 太白禅师:诗人托名之人物,诗中所指可能并非实有其人。
2. 万仞:形容山势极高,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现在的七尺或者八尺。
3. 坐禅:佛教修行方法之一,通过静坐冥想,达到心境清净,超脱轮回的目的。
4. 橡:橡树,这里指的是以橡木为原料的家具等日常生活用具。
5. 讲石:用于讲经说法的石台。
6. 东林社:东林寺,位于江西省庐山上,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慧远大师曾在此创立白莲社,弘扬佛法。
去完善
赏析
《寄太白禅师》张蠙
这首诗以寄寓的方式表达了对太白禅师的敬意与怀念之情。首联描绘了太白禅师所在之处的高峻险要,只有僧侣在此修行;颔联通过“无路”和“见灯”的对比,突出了禅师身处绝境而信念坚定的境界;颈联写禅师清贫的生活状态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尾联则表达出诗人对其品德、才学的敬仰,暗示像禅师这样的高人难得。全诗情景交融,韵律和谐,为世人展示了一个高尚的僧人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太白禅师》是唐代诗人张蠙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末五代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困苦。张蠙生逢其时,对于人生的无常和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寄给太白禅师的诗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安宁环境的渴望。
在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避世隐居,以求心灵的慰藉。张蠙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希望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希望能在宗教信仰中找到精神的寄托。
张蠙虽然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他并没有完全沉溺于悲伤之中。相反,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这首《寄太白禅师》也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仍广受欢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