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卢尚书赴灵武

标题包含
送卢尚书赴灵武
西北正传烽候急,灵州共喜信臣居。 从军尽是清才去,属郡无非大将除。 新地进图移汉界,古城遗碣见蕃书。 山川不异江湖景,宾馆常闻食有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蠙,字象文,号简斋,又号简斋居士,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生于1238年,卒于1307年,享年69岁。 张蠙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西北地区,烽火台上的警报紧急传来,好消息是忠诚的大臣已经抵达了灵州(今天的宁夏)。从此地开始,大批有为青年纷纷加入了军队;在这个地区所有的郡县里,都有优秀将领们的身影。这些勇敢的战士们绘制出了新的疆土,汉朝的国界在此得到了推进。古老的城墙上,遗留着异族的文字。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如画,似乎与江南水乡并无两样。临时的住所内,总有美食佳肴,鱼类丰富多样。
去完善
释义
《送卢尚书赴灵武》:这是一首送别诗,为唐朝诗人张蠙所作。本诗主要描述了在西北地区烽火燃起的情况下,卢尚书被任命为灵武的地方官员,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1. 烽火:古代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多指战争的紧急消息。 2. 灵州:古代的行政区划,位于现今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3. 大将除:指任命大将担任地方长官。 4. 新地进图:指的是将新的领土纳入中国的版图。 5. 蕃书:这里指的是少数民族的文字,如唐代时期的回鹘文。 6. 宾馆:旅店,这里可以理解为卢尚书在任职期间居住的地方。 7. 食有鱼:源自“食无鱼”的成语,表示生活无忧,富足安稳的生活条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雄壮的笔调描绘了边疆边关的战斗场景和军事重镇的繁荣景象。首联点明战事紧急、烽火四起,但百姓对卢尚书的到来充满期待。颔联展现了军队中的文人风采,展现出边疆要塞的治理者都是英才良将。颈联描绘了新的疆土纳入版图,古代遗址中仍然可见外族的文字。尾联则暗示卢尚书与士兵们共度艰苦的生活,而不改变他的文人情怀,当地客栈里还可以品尝到美食。整首诗充满了昂扬斗志和壮丽的氛围,既体现了边境地带的豪迈之气,又传达出统治者的威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卢尚书赴灵武》是唐朝诗人张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逐渐恢复的时期。在这期间,朝廷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控制,派遣重臣前往灵武地区(今宁夏北部)担任尚书,以安抚边疆的百姓和士卒。 在这个时期,张蠙身为文人,深知国家安定的重要性。他与卢尚书相交甚好,在得知卢尚书即将远赴边疆任职时,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于卢尚书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希望他能够在边疆建功立业,为国家尽忠。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对边疆政策的重视,以及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安危的责任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蠙通过自己的诗作,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体现了文人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