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杜居士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树倾倒形成平坦的石床,有谁知道这石床的名字呢?小溪上的冰融化了,传来船桨划动的声音,岩石上覆盖的雪让夜晚的窗户明亮起来。
心思沉静,心灵得到了休息,内心的焦躁已经平息下来。我知道这次的访客,他的身世和情感都是无情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偃:倒下。
2. 石床:用石头做成的床,这里指简陋的住所。
3. 溪冰:小溪中的冰块。
4. 寒箸:寒冷的船桨声。
5. 岩雪:山间的雪景。
6. 夜窗明:夜间窗户明亮。
7. 机尽:心思已尽。
8. 心猿伏:形容心境宁静,心如止水。
9. 神闲:神情悠闲。
10. 意马行:思绪平静。
11. 应知:应该知道。
12. 此来客:来访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13. 身世两无情:指的是作者和杜居士彼此之间在世间的境遇不同,但相互之间并无情感上的瓜葛,只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欣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隐士的敬仰之情。首联通过对松偃石床的描绘,展现了杜居士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颔联通过溪冰寒棹和岩雪夜窗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宁静与清幽。颈联则通过“机尽”和“心猿伏”、“神闲”和“意马行”的对仗,表现出杜居士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以及他对世事的超脱。尾联则暗示了诗人对杜居士人生的感慨,认为他对自己的身世并无牵挂,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韵律和谐,意境深远,令人陶醉于隐逸生活的美好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杜居士》是晚唐诗人许浑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也就是晚唐时期。在这个时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困苦,诗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这种社会现象。
许浑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疾苦。在他的这一时期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杜居士这样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此外,许浑的诗才横溢,他的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首《题杜居士》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杜居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这位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