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刑
忆帅秦亭二纪余,当时宾幕盛芙蕖。
椎牛共乐毬场宴,倚马常资记室书。
台席久从还绶退,月卿犹滞剖符居。
樽前想解留连意,一笑难逢易掺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忆在秦亭担任幕僚已有二十多年,当时的宴会如百花齐放般热闹。我们一同宰牛举行球类比赛盛宴,一起依靠骏马来撰写文章书信。虽然现在已经退休很久了,但曾经的风采依然闪耀。回想起在月光下品酒的情景,让人怀念不已。笑面相逢,又怎能轻易分离呢?
去完善
释义
《贻刑》:该诗题目并非古诗词常见题目,疑为误传,因此无法给出相应的注释。如果提供诗名正确或有错误的诗名和诗句,我都可以为您解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韩琦所作,题为《贻刑》。诗中回顾了诗人担任秦国亭尉的往事,描绘了当时的盛况。在球场宴会中,人们共享欢乐;而在办公时,文人们倚马而待,为记室书写文章。尽管后来诗人退职,但仍有人滞留在官场。在离别之际,他们举杯畅谈,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整首诗通过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贻刑》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韩琦的诗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40年,即北宋仁宗庆历八年,此时的韩琦正担任陕西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州,负责防御西夏的入侵。在这首诗中,韩琦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士兵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无情批判。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韩琦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在此之前,他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政治斗争失利,他被调任为陕西经略安抚使。这一时期的韩琦,既要面对外敌的侵扰,又要承受内部的压迫,心境十分沉重。这种复杂的情绪,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悲壮的色彩。
在这一时期,北宋与西夏的关系紧张,战争频繁。北宋为了防御西夏的入侵,设立了陕西经略安抚使这一职位,由韩琦担任。当时的北宋社会,虽然表面上看似繁荣,但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在对外战争的压力下,人民生活困苦,士兵们更是苦不堪言。这种现实状况,使得韩琦对战争产生了深深的厌恶和痛恨。
总的来说,《贻刑》这首诗是韩琦在面对内外压力时,通过描绘战争残酷情景,表达对士兵们的同情以及对战争无情批判的作品。这首诗既展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