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
去违知己住违亲,欲发羸蹄进退频。万里家山归养志,
明日蓝田关外路,连天风雨一行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开熟悉的朋友去投奔亲戚,想出发但又因马疲备而犹豫不决。
远方的家乡寄托着我的梦想和希望,
明天我将踏上蓝田关外的征程,一路上风吹雨打陪伴着我前行。
去完善
释义
1. 下第:科举考试未中。
2. 东归:指从长安回到江南故乡。
3. 辞:告别。
4. 刑部:唐中央官制中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刑法的制定和执行。
5. 郑郎中諴:郑諴,唐朝官员,时任刑部郎中。
6. 去违知己住违亲:离开京城,没有取得功名,辜负了知己的期待;滞留长安,又未能侍奉亲人。
7. 羸蹄:瘦弱的马匹。这里比喻自己处境艰难。
8. 进退频:频繁地考虑是继续追求功名还是回乡。
9. 家山:家乡。
10. 归养:回家养老。
11. 明日蓝田关外路:明天将踏上前往蓝田关的路途。
12. 一行人:指诗人自己和跟随他的仆人。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去违知己住违亲,欲发羸蹄进退频”,以“知己”“亲”作为参照物,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和亲人的离别之情。其中“去违知己”代表的是和朋友的告别;而“住违亲”则表达出诗人因考试失利而不愿意让家人失望的矛盾心理。同时,"欲发羸蹄进退频"也揭示了诗人面临选择时的踌躇与挣扎。
颔联“万里家山归养志”,写诗人离家远行、功名未成,内心感到愧疚,更增添了他想要回到故乡的愿望。“家山”一词,体现了诗人对家的眷恋和对家人的思念。
颈联“明日蓝田关外路,连天风雨一行人”,则是诗人即将踏上回家之旅的心情写照。尽管前途未卜,尽管风雨交加,但诗人的心情似乎已经从失利的阴影中逐渐恢复过来,勇敢地踏上了归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这首诗是晚唐诗人黄滔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05年。这一年,黄滔在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不得不离开京城返回故乡。在他人生的这个时期,生活困顿,仕途无望,充满了挫败感。
在公元9世纪末到10世纪初的晚唐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农民起义等问题困扰着国家。与此同时,科举制度虽然为士人提供了进入官僚系统的途径,但竞争非常激烈,许多文人一生都在追求功名而不得。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滔来到长安寻求功名。然而,命运却并未眷顾他,他在科举考试中落第,不得不踏上返乡之路。在离开京城时,他写下了这首《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