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友人山居

标题包含
寄友人山居
断峤沧江上,相思恨阻寻。高斋秋不掩,几夜月当吟。 落石有泉滴,盈庭无树阴。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滔(840年-911年),字文江,号秋浦,唐朝末年进士,福建福州人。 黄滔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善诗赋。唐懿宗咸通年间,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但因家贫未能赴任。后来,他在江西庐山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站在高高的山脊上,看着滚滚长江水,思念之情犹如江河之水难以寻找源头。 在秋季的高楼上,无法掩盖住心中的哀愁,多少个夜晚只能在月色下默默哀伤。 山泉从石上落下,滴滴答答的声音如泣如诉,庭院中没有一棵树可以为我遮风挡雨。 在这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在追求名利,我怎样才能拂去我心中的烦恼和忧愁呢?
去完善
释义
《寄友人山居》是唐朝诗人黄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注释: 1. 断峤(jiào):陡峭的山峰。 2. 沧江:长江的别称,因江水呈青苍色而得名。 3. 高斋:指隐居之处。 4. 不掩:挡不住,形容秋天的寒气。 5. 落石:散落一地的石头。 6. 有泉滴:表示山中泉水清澈。 7. 盈庭:充满庭院。 8. 无树阴:没有树木遮挡阳光,表示阳光直射庭院。 9. 茫茫名利内:在纷扰的名利世界中。 10. 拂尘襟:掸去心灵的尘埃,表达内心的纯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友人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人在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山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例如“断峤沧江上”形象地勾勒出了隐居地的环境,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友人所处环境的赞美。而“高斋秋不掩,几夜月当吟”则表达了友人在山间读书、赏月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友人山居》是唐代诗人黄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晚期,大约在9世纪下半叶。此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黄滔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曾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官场产生了失望,转而投身山林,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之作。 在唐朝晚期,儒家思想逐渐失去统治地位,佛教和道教开始盛行。许多文人雅士厌倦了世俗的纷扰,纷纷选择了隐逸生活。黄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与友人共赴山林,寻求心灵的宁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