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还家自戏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还家自戏二首 其二
远客归来眼自明,小桃满院笑相迎。 当时若折边城柳,定负春风薄行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遘(1047年-1097年),字文通,号云巢,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历任太常博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等职。 沈遘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诗名闻天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远方的游子归来,眼睛明亮;小院里的桃花满枝,欢笑相迎。如果当初在边城折取了柳树,那一定会辜负春天的美好名声。
去完善
释义
1. 远客:离家在外的人;这里的“我”。 2. 归来:返回家乡。 3. 眼自明:眼前的景象变得明朗。 4. 小桃:小桃树,春天开花,常用于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或美好时光。 5. 满院:整个庭院。 6. 笑相迎:欢笑地迎接。 7. 当时:指在家乡时。 8. 边城柳:边疆城镇的柳树,这里借指远方的柳树。 9. 定负:一定辜负。 10.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美好时光。 11. 薄行名:没有什么好名声。
去完善
赏析
《还家自戏二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沈遘的一首抒情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客归、小桃、边城柳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情感丰富的场景。“远客归来眼自明”描述了作者在离开家多年后终于回来时的喜悦心情,“小桃满院笑相迎”则表达了家乡的亲切与热情。 然而,作者又回想起当年离家的情景:“当时若折边城柳,定负春风薄行名。”如果当初离家时折下了一枝边城的柳树,那么现在回到家乡,他一定会受到家乡人们的欢迎和赞美。这里,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也寓含着对往事的追悔之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遘的《还家自戏二首 其二》这首诗创作于北宋仁宗时期(公元960-1022年),他生活在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的时代。在青年时期,沈遘曾师从欧阳修学习诗文,与苏轼兄弟也有交情,因此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他在诗中表达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宦游生活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党争和朝廷内部矛盾,他曾多次遭贬谪,人生的起伏波折在他的诗文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那个时代,科举制度已经发展成熟,许多文人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但由于官员选拔制度的不完善,党争和权力斗争频发。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的命运往往难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回乡成了他们寻求安宁和精神寄托的方式。沈遘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