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容廷恂
黄云虽百里,历历见青峰。之子编茆处,当门三两松。别离曾几月,怀抱辄千重。正拟乘潮至,相期学老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黄色的云朵虽然距离有百里之遥,但仍能清晰地看到远处的青山。这个人居住在茅草屋里,门前种着两三棵松树。我们已经分别了几个月,但彼此的心情依然沉重。正打算趁着涨潮去看望他,一起做个老农民那样悠哉的人。
去完善
释义
寄:寄托情感。容廷恂:作者的朋友。
黄云:黄色的云彩,这里指代辽阔的田野。百里:距离单位,约今50公里。
历历:清楚明了的样子。青峰:青山。
之子:指容廷恂。编茆(máo):编织茅草,比喻生活清苦。
当门:门口。三两松:两三棵松树。
曾:曾经。几月:几个月。
怀抱:心里的想法和感受。辄:总是。千重:千言万语,形容很多。
正拟:正要打算。乘潮:乘船顺流而下。
相期:相约。学老农:模仿农民的生活方式。
去完善
赏析
《寄容廷恂》是何绛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期待。诗中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和友人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共同过田园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容廷恂是清代诗人何绛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约公元1662-1722年),这是清王朝相对稳定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何绛作为一个文人墨客,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然而,何绛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反而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在康熙年间,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同时,这一时期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如纳兰性德、朱彝尊等,他们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