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后积雨起水曾舜卿朱秀文有诗用韵作俳谐体田家苦三叠 其三

标题包含
秋后积雨起水曾舜卿朱秀文有诗用韵作俳谐体田家苦三叠 其三
积雨因风骤作寒,又吹浊水浸牛栏。 须知此去盘中饭,一似鲇鱼上竹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侃,字直夫,号南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是南宋的名臣,曾担任宰相一职。 张侃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细雨因为风吹变得寒冷,同时也将污浊的水吹进了牛棚。要知道接下来要吃掉的饭菜,就像鲇鱼爬上了竹子一样困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积雨:指连续阴雨的天气。 2. 起水:指洪水泛滥。 3. 舜卿:人名,曾舜卿。 4. 朱秀文:人名,朱秀文。 5. 用韵:按照古人的韵律创作诗歌。 6. 俳谐体:一种轻松诙谐的文体风格。 7. 田家苦:描绘农民在艰苦环境下生活的场景。 8. 三叠:诗歌分为三个段落或层次。 9. 骤作寒:突然变冷。 10. 浊水:浑浊的水。 11. 浸牛栏:洪水淹没了牛栏。 12. 须知:要知道。 13. 此去:从此地前往。 14. 盘中饭:饭菜。 15. 一似:就像。 16. 鲇鱼上竹:古代故事中描述鲇鱼无法爬上竹子,这里比喻农民生活困苦,难以改善生活条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秋后积雨起水曾舜卿朱秀文有诗用韵作俳谐体田家苦三叠 其三》是宋代诗人张侃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歌。诗歌通过对秋天的风雨交加、积水泛滥的景象描绘,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首句“积雨因风骤作寒”描述了秋雨连绵不断,且伴随着寒风呼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恶劣天气的无奈与感慨。次句“又吹浊水浸牛栏”则进一步强调了雨水给农民的耕作和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甚至导致农田被淹没,牛栏也被浸湿。 接下来的两句“须知此去盘中饭,一似鲇鱼上竹难”则是作者对于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他认为农民们为了吃饭穿衣,不得不面对种种困难,如同鲇鱼爬上竹子一样艰难。这也暗示着农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努力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在恶劣环境中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群众的关心和同情,以及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后积雨起水曾舜卿朱秀文有诗用韵作俳谐体田家苦三叠 其三》是南宋诗人张侃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34年左右,正值南宋后期,金国被蒙古灭国之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 在那时,张侃正历经人生的起伏。他曾两度中进士,但受到朝政的影响,他的仕宦生涯并不顺利。虽然他后来出任台州、吉州等地的知州,但仍然在人生道路上遭遇了诸多波折。此外,由于战乱不断,民生疾苦颇深,这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那个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不仅要面临战乱带来的生存困境,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这使得农民阶层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激化。这种现实状况也深深影响了张侃的诗歌创作。他在诗中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农民的疾苦,展现了诗人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