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屏风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哪个地方有一幅画屏,那分明是怀素的笔迹。虽然沾染了很多尘埃的颜色,但依然能看出墨色的浓厚。奇特的石头奔向秋天的溪流,寒冷的藤蔓悬挂在古老的松树上。如果让这幅字靠近水边,每个字恐怕都会变成龙吧。

去完善
释义
【何处】指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一屏风】指的是一幅屏风画。【怀素】唐朝著名的草书书法家,他的字迹被认为是最具神龙之势的。【怪石】奇特的石头。【奔秋涧】形容石头形状如向秋天的小溪飞奔。【寒藤】秋天的藤蔓。【挂古松】形象地描绘出藤蔓缠绕松树的画面。【若教临水畔】如果让这幅字画靠近水源的话。【恐成龙】表示担心这些字会像神龙一样离去,这里是以龙喻字之神奇。

去完善
赏析
《草书屏风》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草书屏风画卷。首联“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描述了这幅屏风的来源和特点,凸显出草书技艺的高超;颔联“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则强调了即使经历时间的洗礼,屏风上的墨迹依然清晰可辨,流露出书法家扎实的基本功;颈联“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进一步将画面引入大自然,借助奇崛的山石、苍老的藤蔓形象地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尾联“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则表现出书法家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力,仿佛每个字都有着腾挪飞舞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草书屏风》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韩偓所作。这首诗创作于907年至960年之间,正值唐朝灭亡、五代十国交替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韩偓的人生经历丰富而曲折。他曾担任唐朝官员,后因战乱和朝政不稳离开长安,流寓南方。在漂泊过程中,他目睹了战乱的惨烈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与此同时,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疾苦。这一时期的书法家们纷纷寻求创新,试图以艺术的力量展现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和平的渴望。在这种背景下,韩偓创作了这首描绘草书屏风的诗,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