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恨

标题包含
寄恨
秦钗枉断长条玉,蜀纸虚留小字红。 死恨物情难会处,莲花不肯嫁春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偓(约844年-923年),字致尧,又字致光,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末年至五代初年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韩偓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受到...查看更多
醉了
去完善

译文
你的问题是把古文转换为优雅的白话文,这里我帮你进行转换:“秦代的玉簪枉费了人们的一番辛苦雕琢,却始终没有受到珍视;蜀地的纸张虽然美观精致,但终究没有能够留下她的红色字迹。最让人痛惜的是,那些美好的事物总是在不经意间错过,就像莲花始终不愿意在春天开放一样。”
醉了
去完善
释义
【秦钗】借指书信。 【长条玉】形容竹子的美丽姿态。 【蜀纸】四川地区出产的纸张,此处用来代指信笺。 【小字红】指用红色颜料书写的小字。 【莲花不肯嫁春风】莲花指美人,春风指男子,此句意为女子不愿嫁给男性。
醉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寄恨”为主题,将抽象的思绪情感赋予具体的形象和事件。开篇两句“秦钗枉断长条玉,蜀纸虚留小字红”,用秦时的玉钗和蜀地的纸张引出物是人非的悲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下来的“死恨物情难会处”则是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深刻矛盾,反映出强烈的内心挣扎。最后的“莲花不肯嫁春风”则象征着爱情的坚定,即使面对现实的无常,仍然保持着坚守的信念,表达对美好感情的深深向往。
醉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恨》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01年,当时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当权,朝政混乱。诗人韩偓曾任左谏议大夫,直言敢谏,但由于政治黑暗,遭到排挤,最终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朝廷的无能和腐败,对国家命运担忧,对人生感到无奈和失望。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表达心中感慨的诗篇。 《寄恨》描绘了韩偓在暮春时节独步郊野的情景。诗人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无法施展才华的惋惜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韩偓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无奈心境,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醉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