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二十首。柳浪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水相映成一片相同的颜色,随着微风轻轻飘散如同丝绸一般。在这样的阴凉处生活,即使不是陶家的时刻也觉得舒心愉快。

去完善
释义
映池:指池塘的水面。
同一色:指水和柳的颜色相近。
逐吹:形容风儿吹拂着柳条。
散如丝:比喻柳条随风飘荡的样子。
结阴:柳树枝繁叶茂,可以遮蔽阳光,故称“结阴”。
既得地:形容柳树长得茂盛。
何谢陶家时:意谓柳树的繁茂景象并不输于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

去完善
赏析
《辋川集二十首·柳浪》赏析:
裴迪这首诗描绘了柳浪的美景,诗中“映池同一色”描述柳树在水面的倒影与水面浑然一体的景色;“逐吹散如丝”则通过柳絮随风飘散的形象描绘,表现出柳树的轻盈之美。随后诗人以“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赞美柳树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状态,展现了其独立坚韧的生命力。整首诗给人以宁静、恬美的感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辋川集二十首·柳浪》是唐代诗人裴迪创作的诗歌,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描绘了辋川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悠然心境。辋川位于陕西省蓝田县,是唐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众多文人墨客在此游历并留下诗作。
裴迪,唐朝时期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他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生活于长安,与王维交往甚密。在这段时间里,裴迪仕途不顺,多次遭受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诗歌创作,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
这首《辋川集二十首·柳浪》正是裴迪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他通过对辋川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句中的“柳浪”形象生动,寓意丰富,既是对辋川美丽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揭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