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荒冢无人捧土修,夕阳芳草替生愁。
路傍知是谁家子,犹把花枝插满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荒凉的坟墓没有人去修补填土,夕阳下的绿草代替人们表达了哀思。
路边的行人啊,你们可知这坟头里躺着的是谁家的儿女,他们生前曾如此热爱着这个世界,以至于离去时,仍有人为他们插上鲜花,让他们永不孤单。
去完善
释义
荒冢:指荒废的坟墓。
捧土修:原指用手捧起泥土来修整坟墓,这里表示对死去的人一种怀念的方式。
夕阳:即将落下的太阳。
芳草:草的一种,多指春季绿色的草。
替生愁:替别人感到忧愁。
路傍:路边的意思。
谁家子:哪家的儿子,这里泛指普通人。
犹:仍然,还。
花枝:花束的意思。
插满头:把花束戴在头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了荒凉的山野、孤独的坟墓、忧伤的诗人形象以及无知的孩子在这一天依然快乐玩耍的场景。整首诗充满了对比和讽刺,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哀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是南宋诗人释元肇的一首描绘寒食节景象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释元肇已经步入老年,他的一生都在佛教寺院度过,对民间的风俗有深刻的了解。寒食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这一天人们会禁火冷食,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和孝道。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较为繁荣,人们生活相对安定。在这样的环境中,释元肇通过观察寒食节的情景,表达了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去完善